第165章 大明之士绅盛世(第2页)

 毕竟东林党在崇祯刚继位时候还都在喊着圣主明君,再说崇祯的那些罪责真算起来,此刻坐在这大殿上的耆老们一大半都有份。作为大明可以说科举第一重镇,苏州所属各州县在整个明朝输出了近千进士,甚至超过大多数省,而崇祯朝阁臣,九卿们同样也大量来自苏州,说他执政错误,那下面总能拎出几个帮凶。如果算上那些来列席的就更多了,这些列席的都是松江常州甚至嘉湖的,这片至少给崇祯贡献了三分之一的阁臣和九卿,那打击面就更广了。

 “他想让咱们帮左良玉。”

 你为什么不自杀啊?

 天子至尊,岂能受辱于贼,你当初在京城老老实实自杀,不就用不着搞得局面如此尴尬了。

 他们这些团练军官,参加会议时候都要穿铠甲。

 “这侯若谷到底想干什么?”

 那时候我们快快乐乐立新君,然后打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去和多尔衮联合搞联虏剿寇,一举弄死李自成这个逆贼,不用再有任何道义负担。但你居然贪生怕死,你居然从贼,结果让李自成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秦王,而我们只能在大义压迫下被他敲诈。

 另外还有几个同样的军官。

 没自杀!

 松江三千,常州三千,嘉兴一千……

 或者说由大殿内供奉的三清来主持。

 如果不让人知道苏州士绅手中掌握着强大武装,那这一年多花的巨额白银岂不是明珠暗投,所以哪怕是大热天也依然要他们穿铠甲。而且因为都是自己购买,所以样式不同,沈廷扬穿着的是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的胸甲然后配上铁臂手,这个季节江南还是有些热,所以里面就没有了,只是丝绸的内衬而已。

 若当时史道邻能断然处置,以江南之兵北上,传檄四方忠义勤王,以水师迎新君于山海关南下继位,又岂有今日之乱?然史道邻优柔寡断坐失良机,又因杨丰一己私心,与黄蜚贪图财物,偷袭辽东致使双方祸结,激怒多尔衮,原本受邀助我,转而侵占京城。”

 陈子龙说道。

 他也一样穿着铠甲,只不过他的是从杨丰那里购买。

 其实就是半身甲。

 “他还不死心吗?”

 沈廷扬冷笑道。

 侯恂自从左良玉进南京,就在游说各地耆老会支持左良玉,但哪怕有水太凉暗中配合也没用,说到底大家都是几十年交情,谁还不明白谁啊?侯恂为首的北方流亡士绅无非就是想借兵打回去夺回他们的土地财产。

 他们想这个都快想疯了。

 但这关江南士绅屁事,大家重金养的团练可不是给他们抢回土地的。

 “如今局势不同,若多尔衮真的率领二十万大军到南京,马瑶草那点人就只能一败涂地了,但他输了,拿下南京的多尔衮还会继续向这边。侯恂提出一种新的应对之策,咱们帮左良玉,换左良玉死守南京,多尔衮数千里远征,势不能持久,只要咱们增援南京,再加上江西之军北上,就可以逼着多尔衮与咱们和谈。多尔衮送还太子,咱们拥立太子继位,并割淮河以北,另外以三百万两赎回武昌及湖广,以后两国效仿南宋故事,以淮河为界,咱们每年给多尔衮两百万石粮食作为岁币。”

 陈子龙说道。

 “还给岁币?”

 沈廷扬愕然道。

 他的声音大了些,周围的人都看着他。

 侯恂也看着他。

 沈廷扬明显心情恶劣地推开他前面的人走出,然后在耆老们愕然中,拔出短铳,直接指向了侯恂。

 “五梅何为?”

 钱谦益立刻从耆老中站起喝道。

 “公为知府,眼前有逃犯,为何不抓?”

 沈廷扬看着列席的苏州知府说道。

 知府尴尬一笑……

 苏州耆老会邀请的客人,他这个知府哪敢抓,不要命了?

 “五梅,莫要胡闹,快放下铳,若谷公也是为了大局。”

 钱谦益赶紧说道。

 然后他用目光向陈子龙示意,但后者并没有动,他又看着大殿上的另外几个军官,后者也没动,很显然岁币这个词严重刺激了他们那敏感的记忆。而外面那些随沈廷扬等人过来的团练军官却都探头向里面看着,其中还有拔出短铳准备的,因为构成问题,苏州团练对沈廷扬忠诚度很高。至于那些耆老们,因为事发突然,都在懵逼中,钱谦益是反应最快的,当然,也可能是他属于侯恂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