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面首(第2页)

 这才是洪承畴跟他说这么多的核心内容。

 打,你打不过杨丰。

 但是,你可以和他拼士绅们的支持度。

 只要你做符合士绅利益的圣主明君,在北方建立稳固的根基,那么就可以和杨丰拼时间,南方士绅现在抵抗只是因为他们还没真正感受到我大清的好处,尤其是剃发易服让南方士绅很难对我大清有好感。但只要多尔衮不继续强行剃发易服,继续推奴隶制,那么南方士绅早晚会明白我大清的好,而杨丰则会逐渐被他们厌恶甚至抛弃,那时候再南下就是箪食壶浆了。

 很聪明的战略。

 杨丰真的并不真正符合士绅们的利益。

 包括山东士绅私下对他各种政策不满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之前他原形毕露后就更多了,但问题是山东士绅同样害怕我大清,毕竟上次的战争双方已经是血仇了。

 他们也怕死啊!

 多尔衮对他们做承诺没用。

 他们又不傻,承诺这东西是最不可靠的,回头食言杀他们全家那悔之晚矣了,最保险的就是把清军阻挡在山东以外,这是最保险的,所以是怕死支撑他们跟着杨丰,他们只能支持杨丰,毕竟杨丰能保护他们。

 南方士绅也一样。

 他们对剃发易服是极其反感的,至少目前多尔衮的表现,依然不能让他们放心,那么最稳妥的还是把清军阻挡在长江以北。

 可以说杨丰只能算现阶段对士绅来说最不烂的选择。

 但不是最好的。

 只不过是没有比他更好的。

 如果有呢?

 如果多尔衮真的比他更像圣主明君呢?

 但是……

 那样需要对北方士绅让渡更多利益啊!

 而相对应的就要限制给八旗满洲和蒙古的利益,实际上就是让多尔衮学忽必烈,建立一个异族入侵者和本土奴隶主的联盟,在这个逐鹿天下的大时代里,牢牢抓紧士绅,然后靠着士绅的支持用时间来赢得胜利。我大清不需要比所有对手都强,只要我稳住,熬到对手都在内乱中倒下,那我一样可以是最终的胜利者。

 学老乌龟嘛!

 苟也一样能苟到胜利。

 当然,缺陷就是不剃发易服,那么无法做到真正的征服,只能是以利益的联盟,这个不稳固。

 就像蒙古人撑了不到百年一样。

 好在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应该也没想过我大清能撑两百多年。

 而洪承畴在龟山上再次眺望了一下对面的武昌城。

 然后表情复杂的叹了口气。

 他也转身走下龟山。

 码头上已经是血红色的杨丰,站在一片血肉的泥沼中,就那么看着他面前清军的撤退,而且不是简单的撤退,而是所有清军的全部北撤。他的武昌之战彻底落幕,多尔衮撤军了,尽管他弟弟还钉在武昌城内的架子上,但他依然撤军了。

 而此时遥远的南京,公主殿下已经在接受群臣朝拜了。

 当然,依旧在玄武湖。

 毕竟现在马士英也只是控制着神策门和周围不大一块,也不可能让监国在城内接受群臣朝拜。

 因为理论上南京朝廷官员还是史可法等人,所以新任命都只是以原官代理而已,包括马士英代理武英殿大学士作为首辅。因为这时候南京皇宫里面也就还有武英殿勉强能用,这座皇宫因为年久失修,大多数宫殿都没法用,这样首辅也就是武英殿大学士了。而杨观光作为公主亲信,当然要掌兵部,金声作为佐命元勋肯定掌吏部,再从苏松浙江等地招几个旧臣,分别掌其他各部,而已经提前赶到的张国维加大学士衔,以大学士督师扬州,跟他一起的朱大典启用为新的淮扬巡抚,作为他的副手。剩下袁继咸,何腾蛟各地督抚都不变,因为杨少保大败建虏保住了武昌,再给他加官,其实公主很想给他加到大学士的,但终究还是没好意思提出。

 最终只能加虚的。

 但直接三公有点狠了,毕竟他才做官不到两年,两年由秀才到三公有些骇人听闻,大明就没几个三公。而他原本是太子少保,就算改成少保还是从一品,所以公主殿下想了想亲自拍板,给他加勋阶,加左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