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历史的三岔口(第2页)

 杨丰饶有兴趣地看着杨廷麟身旁的宋应星。

 而且原本在八旗里面实力算排前的镶白旗,在这一战之后实力几乎腰斩,已经必然沦为八旗最弱的,要知道死的不光镶白旗满洲,还有镶白旗蒙古,镶白旗汉军,事实上被别人吞并已经是必然,接下来多尔衮肯定会接管镶白旗。多铎继承人多尼还没十岁,不可能继承旗主位置,而多尔衮也肯定不能让阿济格统领整个镶白旗,多铎是最支持他的,但阿济格不是,所以多尔衮肯定直接自己领镶白旗然后假惺惺说等多尼长大……

 “哈哈哈哈……”

 杨丰赶紧扶住她说道。

 在他后面是数百艘战舰,满载着士兵跟随着他们的柱国直奔南京。

 然后就不再理他了。

 他问道。

 这事还一直没公开呢。

 其实马士英应该早知道了,武昌那边不会没人给他送密信,但既然杨丰选择不公开,他也没必要多事,现在配合一下好了,不过他也懂,毕竟公开多铎被俘的消息,那就得讨论一下用多铎换太子的问题,但如果用多铎换太子,那已经奉旨监国的公主怎么办?好不容易才把她推上监国位置,一旦她哥哥回来,那可就必须让位了。

 都懂。

 “正是,此虏被困新生洲,此前臣并不知道,且当时多尔衮尚占据承天,也顾不上管,直到臣率军将多尔衮逐出湖广,才回头收拾这些穷困之虏,却不想竟意外抓住了伪豫王多铎,此虏乃多尔衮亲弟,乃是建虏头号猛将,更兼镶白旗旗主,故此臣欲以其交换太子。”

 杨丰立刻对着公主说道。

 “真能换回兄长?”

 公主惊喜地说道。

 “殿下,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马士英毫不犹豫地说道。

 “为何?”

 公主有些不高兴地说道。

 周围刘宗周几个也愣了一下,但这些都是老狐狸,立刻意识到马士英害怕什么。

 “殿下,此事先回宫再议,左右他在咱们手中,怎么做都好说,但收复南京才是目前紧要的。”

 贺世寿说道。

 “更何况就算要换,也得先换懿安皇后,陛下事懿安皇后如母,就算陛下知道了,也得先换懿安皇后。”

 刘宗周捋着胡子一脸正色的说道。

 公主皱着眉头,看了看杨丰。

 “蕺山先生果然深明大义,不过这个倒是不用担心,晚辈在之前就已经与多尔衮谈妥,愿以建虏伪太后换懿安皇后,他也已经答应了,若不出意外,此时懿安皇后应该已经在宁海城迎回。不过咱们手中还有建虏伪帝,但以其交换需陛下圣旨,毕竟建虏伪帝非比他人,倒是这多铎,的确正好用来换回太子,他与多尔衮乃同母兄弟,手足至亲,应该会换的。”

 杨丰笑着说道。

 贺世寿几个无语地看着他……

 你到底要干什么?

 难道你不知道换回太子会怎样?

 杨丰只是微笑地看着。

 他就是在玩这些老家伙,看这些老家伙舍不舍得这个机会,实际上这段时间他们已经喜欢这种局面了,公主监国,一个什么都不懂,甚至也没兴趣管政务的少女,可以说完全把政务交给大臣们。而马士英因为出身限制,他背后没有强大的基本盘,再加上本人比较奸诈,所以很清楚自己位置,只是维持而已,实际上还是内阁九卿廷议说了算,说白了就是这些代表南直隶各地利益的老家伙们说了算。

 刘宗周对此欣喜万分,都已经喊出了大明三百年未有之新气象。

 他是浙东系的目前可以说老祖宗,黄宗羲那帮的源头,他可是黄宗羲的老师,虽然他的确没有达到黄宗羲的高度。

 但要说目前局面,无疑是最符合浙东系理想国的。

 君主垂拱于上。

 君主是个少女,她除了垂拱于上也不懂别的。

 群贤用事于下。

 放眼朝廷全都是贤能,虽然马士英的确不够这个标准,但好在他懂事啊。

 地方上君子教化百姓。

 各地耆老会全都是符合他们君子标准的。

 甚至连上下院都快形成了,因为在耆老会控制地方的同时,各地学校则成为次一级的议政场所,毕竟耆老会人数很少,都是各地顶级世家或者说名重一方的顶级大儒,如刘宗周,金声这种级别的。但年轻士子们缺少发言权,所以各地学校就成了他们的议政场所,而这些年轻士子们又代表着地方几乎所有士绅,所以他们对耆老会不满就会直接去提要求。他们的要求也基本上可以说是地方上大多数士绅的选择,那么耆老会就必须会议,然后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