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大爷饶命啊,啊!(第3页)

 “民变?像当年神庙时候一样,还是先帝时候一样?刁民为私利聚众闹事打砸税监所,杀害税务人员,被奸人蛊惑围攻朝廷执法人员,甚至杀害朝廷执法人员,这种统统该杀。杨某就不怕这种民变,乱则斩,杀一人不够就杀全家,杀全家不够就夷三族,我就不信夷三族还有敢乱的。

 真还有敢的,那就夷九族,夷十族。”

 杨丰冷笑道。

 “柱国,先帝之事乃魏阉乱政,并非百姓作乱。”

 瞿式耜说道。

 这个可不能妥协,这是原则问题,那是刁民围攻锦衣卫吗?

 明明是义士保护忠臣。

 “先帝还说群臣皆该杀呢!先帝还说若魏忠贤尚在,必不使国家至此,只不过碍于面子,没给魏忠贤平反,不过我倒是可以上奏陛下,请陛下借此机会给他平反。”

 杨丰说道。

 “柱国,这就不必了。”

 马士英赶紧捋着胡子说道。

 衮衮诸公纷纷表示赞同,陛下只是一时糊涂,并不是真的怀念魏阉,这种小事就没必要打扰陛下了。

 “诸位,咱们可是说好了的,这是你们答应了的,食言而肥可不是君子所为,我今年也不要全部推开,就要苏州一府,这不过分吧?苏州府一年两百八十万石,那今年就得交上这两百八十万石。如果你们说这么短时间不够改革的,那我就亲自去主持,如果你们怕因此激起民变,那我就带兵去主持,总之入冬前我要收这两百八十万石,而不是过去折银后的银子。”

 杨丰说道。

 衮衮诸公……

 这真的很要命啊!

 折银征收在江南一石就折几钱银子而已,实际上就五六钱,但实物征收是实打实的粮食。

 而这时候粮价已经二两了。

 也就是说控制粮食的士绅,原本只需要折几钱银子一石交税,同时余粮以二两一石出售,但现在他们必须直接交粮食,少赚一大笔钱呢!而且不少士绅的田地根本不种粮,而是棉花,他们过去直接交银子,但现在他们得花银子去买粮食交税。

 买二两一石的粮食。

 过去交五钱银子解决的事现在必须花二两甚至更多。

 民变……

 民变是必然。

 毕竟这样一来会继续让苏州的粮食价格上涨。

 上游各地士绅快乐了。

 他们的粮食会一船船运到江南卖高价。

 杨丰也快乐了。

 因为他的罐头产业早就已经在京口开始了,之所以不选舟山,是因为杨丰需要的原料大多都是从长江上,尤其是煤炭,罐子,包括已经开始使用的铁皮盖子,都是长江上的,而且京口以下长江又不只有淡水鱼。

 “柱国,若强行推行,民变几无可避免。”

 瞿式耜不得不说实话。

 “乱则斩。”

 杨丰也很干脆地说道。

 然后他摆出一副我就等着的姿态看着这些家伙。

 伱们敢不敢吧!

 你们敢不敢把我放进苏州吧!

 民变是必然,他这种玩法的结果就是苏州粮价大涨,肯定会引发民变,但苏州粮价大涨,也会吸引其他地方的粮商涌入,而苏州不缺银子,所以相当于把苏州的银子引向外。而士绅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避免民变发生,至于方法有的是,他们少收点租,多发点工钱什么都解决了,他们少收一成租,多发一成工钱,就足以冲掉一切民变的风险。当然,他们也可以放任,像过去一样挑起民变对抗杨丰,但那他们得自信有这个能力,就那几千团练可没这能力。

 至于其他各地团练……

 又没到他们头上,他们凭什么为帮苏州士绅拼命?

 甚至他们可以趁机捞一把。

 像湖广,江西等地士绅,会快快乐乐地看着苏州暴涨的粮价,然后把一船船粮食运过去,带走一船船银子,他们对苏州的财富不垂涎欲滴吗?没机会而已,有机会都会扑上去的。

 团练?

 团练就意味着一盘散沙。

 各个击破很难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