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大同国(第2页)

 杨柱国很惆怅地看着天空。

 他身后那些同样前来迎接懿安皇后的官员士绅们,全都深有感触,就连张国维,甚至带兵的陈子龙,许都等人也一样,被杨丰一句话搞得码头上气氛都黯然了。掩耳盗铃,大家都是掩耳盗铃的苟着,北边我大清掩耳盗铃,无视皇帝被俘虏的事实,继续让一个已经落入敌人手中大半年的小孩当皇帝。南边也掩耳盗铃,把个十五岁少女弄到皇宫里当监国,而且南北还一样都在给这种掩耳盗铃拼命解释。

 北边当然是忠心了。

 忠臣不事二主,福临只要活着一天他都是我大清的圣主明君。

 无论他在哪儿。

 南边实在不好解释,就干脆借势故意削弱皇权,正好各地耆老会需要争取更大权力,先造势再说,浙东文人们甚至已经开始宣传泰西女主了。

 实际上此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到过广东。

 就是虎门冲突。

 两艘英国船到澳门,原本想通过葡萄牙人和大明贸易,但被葡萄牙人设计坑了,不明情况的英国人恼羞成怒,回归海盗的老本行。消息灵通的浙东文人们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已经死了快半个世纪的伊丽莎白,开始出现介绍她的……

 当然,内容与她无关。

 明朝有着发达的出版业,什么版权,盗版,跟风,工作室全有,西游记火了立刻就出东游记,北游记,南游记,后面俩是一个人写的,不过准确说是一个工作室写的,速度快的几天一本。所以与伊丽莎白没有任何关系的伊丽莎白的故事,已经以伪游记方式上市,名字当然也不是伊丽莎白,但写的的确是英国。

 谙厄利亚。

 至于这个读音究竟是怎么音译而成已经很说了。

 明朝对这些海外国家音译,除了部分早就有的,新知道的可能是粤语音译也可能是闽南话音译,甚至还有可能是这些方言音译都属于二译三译,都不一定是从原主语言音译。

 如果闽南话音译拉丁语英国,然后再转成汉字再用官话转读,那就更别指望找出和现代接近的了。

 当然,英国是确定的,毕竟这个名字就标在地图上。

 不得不说浙东士绅为了掩耳盗铃也做足了工作。

 自有大儒辩经啊!

 只要他们选择接受一个统治者,自然就会为这个统治寻找法理依据。

 在一片黯然中,懿安皇后登岸进入镇江城,接下来她将转乘马车前往南京,因为入冬风向已经转为西北风,再继续坐船向南京风向不利。而杨丰当然带兵护送,他暂时还不准备回山东,主要是银子太多,处理起来需要时间,这可是将近两千万的巨款。另外还有各地秋收的粮食,除了苏州士绅必须给的两百八十万石,他还在湖广,江西收购不少粮食,现在已经开始向山东运输。

 这两省,尤其是江西,是目前大明受战乱和天灾波及最小的。

 当然,也一样遭受天灾。

 明末就没有不遭灾的省份。

 镇江。

 行宫内。

 “大同国?”

 杨丰拿着面前的小册子。

 他面前的镇江知府,一脸惶恐地站在那里,而一个年轻人,则老老实实跪在杨柱国面前。

 “回柱国,这是半个月前,在镇江城内售卖的,学生虽流寓镇江,但一直心忧国事,于书店偶然遇到,原本以为是向慕大同之世,劝人忠义者,却不想尽是些无君无父之言,学生担心这妖书继续传播,恐有愚民为其所惑,故携此书前来检举。”

 那年轻人一脸忧国忧民地凝重说道。

 镇江知府强颜欢笑,堆起满脸笑容向杨丰一拱手。

 “柱国,一本书而已,或许有些狂言也无足挂齿。

 如今书商都如此。

 这些只为卖钱的,都喜欢弄些耸人听闻的东西,不然没人买,但也只是为了银子,要说他们有什么别的心思,这个就笑话了,写这些书卖的,都是些不得志秀才,甚至童生,被雇了胡编乱造而已。

 连名字都轮不到,多数都是书商名字。”

 他说道。

 话说他也没想到突然发生这种意外。

 杨丰护卫懿安皇后入住行宫,紧接着这个年轻人就上门检举,杨丰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自然有权接受民间检举,事实上他到哪里都鼓励民间向他检举,但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拿着这本大同国,检举作者蛊惑人心,意图以妖书搅乱大明。不过这件事本身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书在明末的江南真不稀罕,那些书商为了赚钱,都是编得耸人听闻些,不把内容写的夸张点没人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