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我大清之女菩萨(第2页)

 大金不是梦啊!

 几场战术上的失败算什么?

 从战略上算我大清在这一年可以说完胜。

 只是太急了些。

 有点贪得无厌,尽管已经吃的够多了,但还想吃下更多,结果才遭遇这些失败,如果不是贪得无厌,而是步步为营地稳固扩张,也就不会出现这些失败了。

 总之不是我大清不行,而是胜利来的太突然,以至于没刹住脚。

 摔了一跤而已。

 而此时另一个势力,也就是李自成则开始向四川进攻。

 援川。

 皇帝陛下以圣旨授权秦王派兵入川拯救被张献忠荼毒的臣民。

 不过后者并没杀蜀王……

 王光泰派出的使者,很幸运的抢在张献忠攻陷成都前找到他,虽然对杨丰的好意并不相信,但张献忠还是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所以他派人到成都,向蜀王保证不会侵犯王府。已经准备好了自杀的后者,终究还是不想死,而且张献忠威胁城内官员士绅,如果蜀王死了那他就屠城。

 最终在城内官员士绅的一致苦劝下,蜀王没有自杀。

 但声称贼军踏足王府一步,他就以身殉国。

 然后蜀王天天带着上吊绳。

 张献忠顺利进入成都,然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

 当然,有那么个意思就行。

 像他这种集团,他能下这种命令就已经是最大能力了,至于手下将领,还有那些士兵听不听他也没法保证,不过四川士绅这时候对他态度已经转变,毕竟北边还有李自成,他们总得选一个才行。

 这种情况下真没必要和张献忠拼命。

 赢了又能怎样?

 等李自成接收?

 输了得从贼,赢了也得从贼,这他玛世道让人只能仰天长叹了。

 所以成都周围各城纷纷喜迎大西王师。

 这种情况下张献忠倒是迅速稳定了四川局势,只有达州一带的川东道马乾,之前被打败的瞿塘守将曾英等部受督师遵义的王应熊节制,还在川东抵抗,不过因为军令传递体系崩溃,所以王应熊只是理论上节制,他们实际上自己说了算。而重庆,川南,成都都是张献忠的,目前张献忠正在川北和此前奉李自成命令南下的马科交战,后者节节败退,李自成就是看他要被打出四川才决定大举征讨张献忠。

 此前李自成不敢,毕竟他最大的对手是清军,多尔衮武昌之战失败后,他才彻底松了口气,确信多尔衮短期内没能力进攻陕西了。

 赶紧趁这个空解决张献忠。

 南京。

 “这有点不好办啊!”

 杨丰一脸纠结地看着他面前的李乾德。

 后者是何腾蛟前任,只不过他比较倒霉,被张献忠在湖广一路狂殴,以至于逃到了贵州,然后崇祯以何腾蛟为湖广巡抚,后者到任时候张献忠已经开始撤了,李乾德一直在贵州,既没有新的任命也没处罚。

 总之等着。

 直到监国朝廷建立,才在以王应熊督师遵义时候,顺便给他了一个兵备道跟着王应熊。

 至于这次他来很简单,就是张献忠派人联络王应熊,试图归顺朝廷。

 老张也没办法了。

 他肯定挡不住李自成,后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但兵力远超过他,而且接收大量原本官军,包括被迫接受他命令的比如孙守法等将领。经过了大半年的整顿后,统治已经初步稳固,控制区原本一片混乱的各势力,也都或在他的武力或在崇祯圣旨面前,完成了向他的臣服。甚至这时候张献忠都还没从马科手中夺回剑阁,不过他已经在全力进攻剑阁,从南边进攻并不难,那地方他熟的很。

 这种时候一旦后面的王应熊集团也发起进攻,那他就一丝胜算也没有了。

 归顺成了唯一能救他的一步棋。

 “柱国,是您派人向我们说,监国可以招安我们。”

 李乾德身旁的人说道。

 这是刘文秀。

 张献忠为了表现诚意,只能派出大将。

 他先去遵义见了王应熊,然后与李乾德一同前来,王应熊是支持招安,毕竟李自成和张献忠总得选一个,张献忠实力最弱,也最容易谈条件,他控制四川,那有王应熊在后面威胁,可以保证四川士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