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我头皮有些痒(第2页)
而朱慈烺在劝降扬州失败后,也终于不再隐藏,他在滁州建立行宫……
他早就称帝了。
这次南下只是还都南京而已。
所以只能先在滁州建立行宫,而且也凑了个朝廷。
首辅陈名夏。
陈探花此前在京城,先投降李自成又投降多尔衮,原本其实已经剃发易服了,但他本人对此不是很喜欢,正好多尔衮又需要给朱慈烺凑草台班子,所以就重新留了头发,作为朱慈烺的内阁首辅。
剩下那些大臣也都是此类,比如金之俊,熊文举之流,都是在京城投降李自成然后又投降多尔衮的南方籍文臣。
包括龚鼎孳。
一帮原本的金钱鼠尾又重新留起头发恢复为明臣。
而多尔衮为了挽回扬州屠城造成的负面影响,表明自己并非南侵,所以依照约定,淮河以南新占领地盘依然是大明之地,由大明皇帝陛下统治。所以朱慈烺的大明已经算一个政权,伪政权也是政权,反正各地喜迎王师的官员士绅可以用这来安慰自己。什么投降,哪有投降,我们明明是迎接皇帝陛下,我们难道不是大明臣民?我们又没剃发易服,至于周围那些清军,那是友邦好不好?
不要胡言乱语搞得友邦惊诧!
总之现在的大明土地上,又多出了一个政权……
越来越多了。
两个大明皇帝,一个监国,一个大清皇帝,虽然大清皇帝在钓鱼,但他终究还是大清皇帝,光帝王级别的就已经四个了,监国也是帝王级别的。
倒是多尔衮只是摄政王,所以他顶多和李自成平级。
另外还有个大西皇帝。
这样算还得加上一个帝王级别的。
不过大西皇帝最近对于归顺这件事又热情消退,毕竟目前监国这边情况不妙,他可不想前脚归顺,后脚这个朝廷就没了,总之他又开始观望,倒是和云贵集团已经停战,转而一起观望,毕竟下游的争夺战,只要结果不是李自成赢了都对他们影响不大。
而水太凉现在的愤慨,是因为代理直浙总督的朱大典,终于暴露出他那个贪官的本性,强行以代理直浙总督身份要求以苏州为首直浙各府,在一个月内凑五百万两军费。而且给各府规定了摊派数量,苏州肯定最多,七十万,这笔银子是作为解扬州之围的军费,说白了就是收买杨丰的,一想起这用途,水太凉就火大,这还是一个朝廷吗?让带兵的督抚出兵救援,怎么还得让地方掏钱?那杨丰难道不领朝廷的俸禄?他手下军队难道不是朝廷的兵马……
虽然这个的确不是。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这一年敲诈多少回了?
有完没完了?
“对,不能再任由他勒索!”
“咱们哪还有银子,这一年为大明咱们掏了多少?”
……
耆老们一个个怒不可遏。
他们的确被激怒了,哪怕他们的确有钱,哪怕他们的确不敢惹杨丰,可问题是你不能这么欺负我们,才仅仅一年而已,这敲诈多少回了?我们养团练要花巨款,打仗也没落后,你还一次次敲诈,这是把我们当肥猪宰啊?
“那就拒绝了?”
同样也有些怒气的耆老会耆老文震亨说道。
他是文震孟弟弟。
耆老们瞬间清醒了。
拒绝?
“李自成已经到南阳,何云从以未得南京敕令,故增兵襄阳,但恐怕撑不了多久,毕竟李自成势大,何云从也没什么为咱们血战到底之心,一旦他放开道路,李自成三十万大军下江南,我等何去何从?”
耆老杨廷枢说道。
他其实被召入朝,但因为和马士英关系不和,又自己辞职回来了。
反正南京那个朝廷也就是个摆设而已。
做官也没什么意思。
耆老们更无言以对了。
“何去何从,当然是弃暗投明。”
在一片沉寂中,两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为首的笑着说道。
“梅村,何为明何为暗,你身后这位是明?”
杨廷枢说道。
不过他虽然是对吴伟业所说,但却看着吴伟业身后的人,吴伟业并不是耆老,他家虽然祖上算不错,但到他爹一辈就没落,直到他才复兴,但在苏州府这种世胄多如狗的地方,距离耆老还有些差距,不过他是耆老会记室,专门负责给耆老会发布文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