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自有大儒为我释经(第2页)
虽然以后肯定会管的。
但杨丰也一样啊!
郑芝龙又不傻,无论杨丰和李自成现在怎么拉拢他,承诺什么,以后终究都是要解决他的。
只不过暂时都顾不上而已。
所以在目前这种局势下,郑家最聪明的反而是保存实力,至少面对李自成时候,为了保护江南士绅拼命这种蠢事是肯定不能干的。
都靠不住!
“但李自成终究不会答应止步,若他不肯止步,则谈又何用?”
陈子龙黯然说道。
其他人也都一脸的沉重。
谈判当然好,但问题是李自成凭什么停下啊?
人家占据绝对优势,三十万大军顺流直下,随时可以踏足江南,这种时候为什么要停下,谈判?到南京谈难道不行吗?到苏州谈不可以吗?或者干脆到玄妙观直接和耆老们谈,把夹棍摆上再谈……
或者学杨丰,先把耆老们的脑袋塞进夹棍,然后一边拧螺杆一边谈。
“那就看你们能不能让他止步,说到底你们也不是没有抵抗之力,扬州能挡住建虏十几万大军,那合江南之力难道不能挡住李自成的大军?李自成也不是没有后顾之忧,吴三桂在北,张献忠在南,都是他的后顾之忧,一旦他受阻长江,损兵折将,那别人一样会对他下手。故此你们还是得西进,至少得在李自成东下之前,尽可能将防线向前推进,最少也得推到池州,若能推到九江则完美。
至于江北就交给我了。
无论建虏还是李自成,我都不会让他们威胁南京。”
杨丰说道。
士绅们的力量就像沟一样,挤一挤总会有的。
得让他们继续为保卫自己的万贯家财掏空他们的万贯家财。
江南团练必须沿长江西进,和江西团练联军,就像孙刘联军一样在长江上阻击李自成,不过这样他们得提前解决巢县和安庆等战场。
或者说先和清军拼命。
但江南士绅这时候应该不想和清军拼命了,他们应该已经在真正考虑必要时候借兵剿寇了,多尔衮集团将是他们最后的备胎,但杨丰现在就要逼着他们去和多尔衮打。
他带着精锐在后面,以保护南京为名充当督战队,驱使团练向前与江西团练合兵共同击败清军,再向前推进防线准备抵挡李自成,把李自成阻挡在长江上再与其谈判。至于时间其实还充足,因为就算李自成到汉口,短时间也无法顺流直下,南京有水师,而且还是很强的水师,李自成若没有足够的水师是不可能东下。
他还得先筹集战船。
所以这边其实还有足够时间,但还得看江南士绅们肯不肯掏钱。
毕竟多尔衮还在孜孜不倦地向他们招手。
得刺激他们一下。
得调动起江南士绅的积极性。
“另外还有一件事,一件必须尽快解决的事,可以说比打仗更重要。”
杨丰说道。
“请大王明示!”
张煌言赶紧行礼说道。
其他人也都一脸期待。
杨丰故作姿态地在他们脸上扫视一遍。
“名不正则言不顺,李自成挟天子以令诸侯,大义在握,诸位欲阻之,那是不是先得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道。
众人继续期待着……
“呃,不要看我,某才疏学浅,虽然因缘际会得以为官,但说到底只是个生员,若论这学问还是比不得江南诸位大儒。只是我平常也在想,若依圣贤之道,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那此时李自成挟天子以令诸侯,我等为保护陛下,不得不虚与委蛇,是不是也得有个限度?若继续如此危及社稷,危及百姓,那是否要以江山社稷,以天下百姓为重?
但若以江山社稷,以天下百姓为重,那要危及陛下本人,我等是不是又不够忠心?
孰重孰轻,很令人疑惑。
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啊!”
杨丰一副很迷茫的架势晃着脑袋说道。
“大王所言,令学生茅塞顿开!”
夏完淳立刻说道。
他很显然没想太多,但陈子龙就不一样了。
“此事的确非同一般,毕竟我等皆陛下之臣,食君之禄,子不言父,臣不言君,以下官之见,最好于京城召集各地大儒,如各处书院山长,耆老,一同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