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第2页)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在反攻,江西新一批援军也已经到达安庆,正在与池州团练一同渡江增援,再向前的马当战场上,崇祯十年状元刘同升也带着援军加入。不过他带着的不是江西兵,而是云南兵,由云南巡按陈荩率领勤王,但到江西后几个将领就被江西耆老会收买抛弃了陈荩,后者一個魏县人只能仰天长叹。然后这支云南勤王军,就成了江西耆老会的雇佣军,由之前被崇祯踢回家的刘同升指挥,他本来也是杨廷麟的好友。

 后者甚至有个小会社。

 杨廷麟,刘同升,万元吉,宋应星兄弟这些都在其中。

 估计是想控制耆老会。

 其实目前构成各地团练核心的这些都这么干。

 陈子龙几个也是一个会社,也就是几社的。

 另外不仅仅是云南兵,江西耆老会也在拉拢广西和广东兵。

 尤其是广西狼兵。

 说到底这时候已经不需要走朝廷这道手续,一切都是银子说话,给广西那些土司甩出十万两银子,给我一千狼兵用用干不干?

 死了算他们买命钱,活着回去算你赚了,打仗我们给军饷。

 土司干不干?

 不干那就是傻子了!

 朝廷征调他们作战得推三阻四,但银子收买毫不犹豫。

 不过江西士绅也有数,适当买些客军当排头兵可以,但多了就不好说什么结果,所以只是少量引入,总之这场战争让江西士绅真正动员起来,进入了所谓省战状态。一个拥有官方数据一千多万人口,实际恐怕得两倍,而且拥有主要产粮区的省,一旦真正动员起来也是极其强大的力量。

 这时候全世界,估计都没几个比江西人口多的国家呢!

 就在郑遵谦率领浙江团练登陆反攻和州同时,下游对滁州和盱眙的反攻也开始。

 杨郡王亲自督师。

 当然,他其实是在南京督师。

 所以反攻盱眙是朱大典负责,带着山东援剿总兵刘源清部,徐州总兵金声桓部,淮安总兵胡茂祯部,当然还有淮安团练。反攻滁州是高杰负责,他手下乱七八糟就多了,除了扬州总兵李本深部,剩下全是团练,扬州,镇江,应天,徽州团练,孔孟骑士团,勤王的福建团练。

 这支团练就是黄道周带来的。

 总兵力五千。

 但并不是郑芝龙系统的,毕竟福州和闽南又不是一体,兵源其实主要来自闽北,福州士绅出钱,闽北士绅出山民当兵。

 甚至还有京营呢!

 当然,这时候的京营纯粹就是杂鱼而已。

 甚至大校场都被应天团练借用,小校场则被徽州团练借用。

 至于京城的军户……

 因为之前清洗了勋贵们,虽然并没有灭门,包括爵位也都保留着,但绝大多数勋贵田产,房产都已经籍没变成朝廷的,所以正在进行全面的清查,原本属于卫籍但被勋贵侵占的全都归还卫籍。耕种这些土地的卫籍军户当然继续作为卫籍军户,只不过原本向卫里上交的粮食不用再交了,但耕种这些土地的民籍属于耕种卫籍土地,所以他们需要向卫交租。至于本来就不是卫籍的土地当然直接籍没为官田,原本耕种的继续依照重赋官田交税,总得来说改革程度有限,毕竟这些都是文官主持,他们是不会让京营强大起来,有团练就行了要什么京营?

 有淮军就行了。

 保卫京城这种事情哪用得着八旗铁杆庄稼?

 继续抽到死不好吗?

 所以京营不但没有振兴,反而被故意继续弱化,因为大量世袭军官被卷入逆党革职,而兵部也故意拖着,一直不任命新的补充,各卫基本上都处于放羊状态,军户们别说训练,现在连编制都找不齐。

 总之各自过日子。

 和民籍已经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连税都不用交。

 快乐的很。

 至于京营则是之前守城时候征召起来的,因为要反攻滁州,在里面以每月三两银子军饷招募了一万人,由诚意伯刘孔昭儿子刘永锡指挥。刘孔昭也没被卷入逆党,主要是左良玉进南京时候他根本不在南京,他的提督操江,当时在镇江对付杨丰。之后当然也不可能蠢到回南京,而他也指挥不了郑鸿逵这些武将,很懂事地称病一直躲镇江,全程坐观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