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觉醒年代(第3页)

 “大王,该您出马了吧?”

 张国维说道。

 “出马,这就出马,给我准备一艘快船,我要亲自率领各军增援九江!”

 杨丰一副很有兴致的模样说道。

 当然,主要是顾天叙为首的那些耆老们已经在陆续赶到了,像辩经这种事情他可不能掺和,不过山东同善会也派出了一支代表团,而且在杨丰坚持下把衍圣公也拖上了。

 的确是拖,衍圣公死活不来的,但杨丰早就给苏敦生下令就是绑也得把他绑来。

 这是辩他老祖宗的经,他不来像话吗?

 可怜的衍圣公哭着被拖上马车。

 目前还在路上,估计很快就到,因为运河还没解冻,他们是在安东卫坐船走海路南下,现在海路已经是山东和江南最主要交通方式。但其他受邀的比如江西,福建士绅还得等等,广东,广西这些都受了邀请,不过也不需要非得等他们到,有南直,浙江,山东,再凑上些其他各地流亡士绅就够了。这场辩经的关键,就是给监国政权阻挡李自成提供法理依据,或者说给民意提供一个法理依据,民为贵嘛,既然民为贵,那当然有权拒绝君的乱命。

 李自成顺流直下的法理依据是皇帝给他下旨了。

 在过去的理论体系下不能抗旨。

 所以需要辩出一个可以抗旨的法理依据。

 民为贵。

 民意如此。

 民意不同意李自成到南京。

 因为他过去的记录太差,百姓们不信任他,民意如此。

 圣旨?

 圣旨又怎样?

 圣旨能违背民意吗?

 这就是辩经的目的,或者说对一个早就确认的结果进行解释,由衍圣公为首的大儒,各地耆老,共同辩出一个民意大过圣旨的结果,然后监国朝廷再拿着这个结果去拒绝遵旨,拒绝李自成奉旨到南京。

 最终事实上形成民意可以否决皇权。

 杨丰想要,士绅们想要,一个可以说一拍即合的结果,虽然杨丰的民和士绅的民并不一样,但至少现在还没人会考虑这个问题,毕竟他也是士绅集团的一员,他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但这种事情的性质,本身就是一群腐儒在妖言惑众,放我大清统统都得诛九族,那么像杨郡王这样的忠臣,对陛下一片赤胆忠心,他能掺和这个吗?

 那不是成了逆党?

 “大王,那兵马?”

 袁继咸说道。

 “兵马?上游有的是兵马,下游的就别动了,得看着多尔衮,别让他趁虚而入,有上游兵马足矣。”

 杨丰说道。

 “东海王。”

 这时候外面喊声响起。

 杨丰等人转头看着外面一身女官服的寇白门。

 “公主召见!”

 她说道。

 杨丰随即走了过去,两人一起走出内阁值房。

 杨丰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

 “公主刚刚召见了顾天叙,不过对他说的一些话有些不安,这些耆老对陛下很不满,而且说民为贵,做君主的得多听民意,不能违背民意,不能像陛下般由着性子胡闹,还说大明落到今天这样,就是陛下刚愎自用导致。”

 寇白门低声说道。

 “呃,他说的很有道理啊?”

 杨丰说道。

 “是很有道理,公主也知道大明走到如今,陛下得有责任,但若依照这些耆老的想法,以后朝廷岂不是事事都要听这些耆老的?如今地方上已经是他们说了算,以后朝廷还得听他们的,那君主岂不是成了摆设,过去朝廷有权时候,尚且收不到他们的税,那要依着他们,以后岂不是更收不到?所谓民意还不是他们,耆老会耆老可都得田产百顷才够,除了进士就是举人,连贡生都没几个,这有哪个是民?”

 寇白门说道。

 “她好像真的长大了啊!”

 杨丰捋着小胡子感慨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