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熊猫旗在飘扬(第3页)

 “岸上的人都听着,我是杨丰,受监国之托,前来与秦王交涉,以驺虞幡止战,从现在起各军立刻停止交战,不得继续互相攻击……”

 为防止意外,这三兄弟还是分三处逃亡,有去黄梅投朱慈烺的,有去南京的,还有转头南下准备去赣州然后继续南下广东的。

 堵胤锡扔开短铳,刚要拔刀,但却被亲兵拽住,拖着他就向后跑。

 不过城门已经被堵胤锡堵了,所以还得些时间才能清理开,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城墙越来越多的西北大汉们会很快解决这点小事。

 一个将领模样的拎着刀,站在城墙上吼道。

 “大王,这时候庐山看不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他倒是不怕李自成冲动。

 总之现在就看江

西士绅了,或者说看一个梦寐以求的士绅盛世,对江西士绅的诱惑力,单纯的利已经不够,还得加上理想,这就是杨丰搞耆老辩经的真正目的,让他们看到儒家所谓的大同之世的曙光。

 当然,他本人还是要带着另外两个兄弟为监国尽忠为父报仇的。

 而堵胤锡也在满腔悲愤中,被他的亲兵拖着,匆忙沿城墙向东,他是走北边城墙,也就是有重炮的,不过那些炮手也一样在仓皇逃跑,兵败如山倒就是这样的。他在同样溃逃的乱兵拥挤中,沿着城墙一口气跑到了九华门,还没放弃努力的他,突然跑向了城楼,很快登上城楼,将上面一尊小型红夷大炮调过头,对着正在追击而来的敌军然后刚要点火……

 “秦王正在大营恭候,不知大王可敢一行?”

 他是调解人啊!

 给个面子吧!

 至于堵胤锡,他当然属于绝处逢生了,如果杨丰不来,他估计已经被李自成扔长江了,他是逃不出九江城的,原本他跑城楼上就是准备一旦不行干脆自杀算了。

 堵胤锡赶紧拦住他说道。

 他赶紧谢过杨丰,匆忙回去准备离开九江了。

 但不冲动还是最好,毕竟一旦翻脸那就只能打了,真打起来局势如何很难把握,尤其是在北岸还有多尔衮的情况下,更是得尽可能别打起来。

 李来亨说道。

 从上游进攻没有别的选择。

 “放开我,迎敌!”

 他就这样看着守军的溃败。

 他真就是孤身而来的。

 当然,那里应该没人了,赵家女眷趁着敌军还没围城,就以最快速度登船逃走。

 胜券在握!

 至于赵是夫肯定留下。

 “呃?”

 “唉!”

 但局面的确不很乐观。

 但同时第二个冒出。

 赐南京国子监读书可是好事,因为这并不是真读书,这两年那些生员出身的新士子,都是以军功赐南京国子监读书,然后紧接着以监生出身直接做官。毕竟科举短时间是没戏了,这种选官方式成了临时的替代,而且这些都是经历过战争的,甚至如孔孟骑士之类,他们也并非腐儒,倒是比过去那些纯粹的科举官强的多。

 他惊愕地瞬间收手。

 但这不重要。

 他兄弟六个呢,分出三個带着妇孺逃走就行了。

 经过无数战争检验过的战略枢纽城市。

 这可是自古的长江咽喉。

 它后面也看不到别的战舰,就像单刀赴会一样时来。

 堵胤锡愕然道。

 当然,这就是杨丰的驺虞幡。

 城墙上的团练们绝大多数都已经放弃了抵抗,包括他的那些部下也在一起逃跑,说到底银子的刺激有限,也就是李自成的重炮没上时候,还能跟着他坚持一下,但现在重炮上了,已经有轰开九江城的能力,那还不逃跑就是傻子了。

 就在堵胤锡的嚎叫中,一枚子弹呼啸而过,他手中的急报瞬间没了。

 至于北边城墙就是临江的,虽然理论上还有一点江岸可以操作,但在包括十八尊二十四磅炮在内大量火炮炮口下还是自杀。

 紧接着他拍了拍赵生员的肩膀……

 杨丰看着赵是夫背影感慨道。

 旁边堵胤锡赶紧低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