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304章 太原王氏伟丈夫(第2页)

 说对抗,可能是夸张了点,但那个意思也是差不多的,自从上一次吐蕃大败之后,吐蕃军团倒是老实了很多。

 不只是把河州四镇都归还给了大唐,甚至连以往可以占据的一些军镇堡垒也全都撤了出来。

 可以看出,应该是元气大伤。

 但既然是两军对峙的一个状态,就不能保证一定可以相安无事。

 一些小型的冲突,总是无法避免的。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把吐蕃彻底打服,打散,打残。

 但是,如果没有决定性的兵器武器代差,又或者是绝对性的战术战役优势,想要把吐蕃彻底打残,让他们彻底放弃抵抗,是极为不容易的。

 以大唐的社会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几乎也是无法办到的事情。

 而李贤的到来,却正巧把这个历史进程给打破了,他提供了火药,他又制造了初级的火器。

 虽然在这个冷兵器驰骋的时代,李贤这点贡献也算不得什么,可能也并不能使大唐获得绝对的优势。

 毕竟,你看,就算是在初级火器更加普及,制作手法更加高明的大宋,你看一旦陷入了劣势,不管你是辽人还是金人,你也一样是没用处。

 毕竟,这个时代的火器,还纯粹都是手工制作的,产量既低,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无法和真正的热兵器时代工厂化制作出来的火药火器的力量相提并论。

 大宋都不行,你李贤生产的小小火器,能管用吗?

 能把吐蕃人彻底降服吗?

 其实,在见到王方翼之前,李贤的心里也在敲小鼓。

 火器当然是一定要有的,并且也一定是会发挥极为重大的作用的,如果这一次,当王方翼带着李贤制作的成批量的火器抵达河州的时候,正可以赶上一场硬仗的话,这就可以算是火器在大唐的第一次亮相。

 非常隆重的。

 李贤把希望寄托于论钦陵身上,这个年轻人,不管他今后是死是活,这场仗,恐怕都是很难避免。

 如果,米罗欺骗了李贤,她根本就没有下毒,又或者,她的毒药根本就没有药效。

 论钦陵根本就没有中毒,更没有死,那么,论钦陵完好无损的回到吐蕃的话,这一场仗就算是无法避免了。

 毕竟,论钦陵可是带着极大的仇恨返回吐蕃的,他是不可能停下复仇的脚步的。

 就算是兵力不足,实力还没有得到恢复,他也一定会拼死一搏!

 而如果他真的死了呢?

 那就恭喜了。

 一场大战,或许也是不可避免。

 论钦陵现在是什么人?

 他可是吐蕃大论!

 是有实力,有地位的人物!

 这样的大人物,从大唐出使回来便莫名其妙的死去,难道,吐蕃人不会怀疑是唐人下的黑手吗?

 换而言之,他们又怎么会想到,这些事和米罗有关系吗?

 不能!

 甚至,那些不知内情的吐蕃人,恐怕都不会知道,米罗现在就在大唐。

 所以,他们只会把主将暴毙的罪责加在唐人的身上,他们怎么可能不在边境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呢?

 不可能!

 根本就不可能!

 不要用唐人那种师出有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理论去要求吐蕃人,他们本就是以武功强盛立足。

 若是不打仗,以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可能还养不活那么多的人,然而,伴随着打仗胜利的越来越多,掠夺的人口也就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常理。

 古代战争,打的就是一个人,一个牛马羊,甚至,连现代人最看重的钱,都是次要的。

 有钱,也不见得就能让势力强盛,但是,有人就不同了。

 人口既可以用来生产,又可以经过一定的训练就可以继续参加战斗,这可是真真正在的源源不断的资源。

 不可浪费。

 但与此同时,境内的人口更多也就意味着,他们繁衍的也就更多,原来的地盘恐怕就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

 这是一件很令人心碎的事。

 也可以说是农业社会一个很难跳脱的陷阱,既人口越多,人口越少。

 现在的吐蕃恐怕就已经在面临这样的局面,越是打胜仗,就人口越多,人口越多,繁衍也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