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325章 谁和你是一家人?(第3页)

 忍辱负重!

 太子殿下他实在是太苦了!

 我们一定要助他脱离烂泥潭!

 “贤哥哥的耐心,可绝对不是我们几个能比得上的,果然是能干大事的人!”

 “太子妃,你可真是有福气啊!”

 小太平给出了公正的点评,房芙蓉只得是微微一笑,呵呵!

 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

 这个李贤,真不知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就以现在的这个场合,这个气氛,还有这些人物,身为大唐的太子,他是完全有理由发作的。

 甚至是毫不留情的奚落武氏兄弟。

 大臣们,宗亲们都会支持他的。

 可他呢?

 非但没有奚落和刁难,甚至还扮起了其乐融融的主角之一。

 还进入角色了呢!

 “既然你有准备,那阿耶可就由衷的期待了,贤儿你先回去,这里还有许多好节目,等着你观看呢!”

 李治确实是有所准备,但凡是宫廷宴饮,那都是他的最爱,他怎么可以不把那些排练许久的好节目都拿出来呢?

 李治可不像他的孙儿,他是个不养闲人的好皇帝,虽然喜好享受玩乐,可也不会把排场弄得过大,尤其是那些宫女太监和伶人,能够为我所用,定期贡献好节目的,才可以继续供养。

 人数过多,超出了宫廷供养的能力,那就要乖乖的请出去,采取末位淘汰的机制。

 哦!

 虽然大唐还没有这个专业名词,人们或许也并不明白他们这样做的原理机制,但但凡是表演不好的,年老色衰,技艺下降的伶人,朝廷自然也就没有供养的必要。

 全都会把他们放出宫去,一方面有助于表现自己的皇恩浩荡,另一方面呢?

 当然是节约宫廷开支。

 李治虽然喜欢玩乐,可他也不是音乐舞蹈的狂热爱好者,这些都是可以割舍的。

 而在大皇帝招呼过后,很快,一群身着舞裙的少女便联袂登场,少女们每一位都洋溢着青春的美妙滋味。

 李治饶有兴致的看着她们,对于李治这一朝的歌女舞姬来说,她们无疑是幸运的。

 别看大皇帝李治色眯眯的看着她们,其实,真论起来,大皇帝对她们可以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李治是个窝边草爱好者,人妻从来都是极好的,大皇帝一直爱的就是这一口。

 这些少女啊,太嫩啦!

 乐工就位,很快,悠扬的伴奏就响了起来。

 少女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歌声还未起,脚下的节奏却已经形成了。

 她们踏着有节律的鼓点,很快就丹唇轻启,美妙的歌声便飘荡在蓬莱殿的上方。

 歌曰: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又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不是……王籍的诗吗?

 伴随着少女们悠扬的歌声,反反复复的重复着这四阙诗文,沉醉其中的同时,李贤也意识到了一件事。

 所谓诗歌,诗歌,这个名称从古至今流传下来,那就是有理由的。

 在大唐,所有的诗,在大宋,所有的词,那都是可以谱曲,可以伴上曲调,唱出来的。

 很多我们后世耳熟能详的诗词,只要是有巧手的乐工给谱上曲调,就可以演唱。

 并不是只有诗经、楚辞那一类的古典篇章可以演唱,实际上,就算是李太白的诗词,那也同样是可以歌唱的。

 完全没有一点问题。

 但同样的,这样广泛的,随意的演唱,也给诗词的流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那就是,曲调往往都是乐工们自己现做的,也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就算是有乐谱,却也因为战争的跌宕,年代的更迭,迅速流散,最后,只有那些容易保存下来的诗词留下了,而曲调却根本无人在意了。

 流转到了现代,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就好像是从来都没有过曲调一般,成为了正宗的纸面上的东西。

 对于艺术的流传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王籍的这一首入若耶溪,意境清幽,搭配上欢快的曲调,很快就让宴会热闹了起来。

 李贤也是美滋滋的听着妹子们那婉转的歌声,确实是赏心悦目啊!

 这可比现代看演唱会过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