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42章 请太子殿下指点(第3页)

 这里物产丰富,水草丰美,虽然被几大名山包围,却海拔较低,位于盆地内部。

 且有辽阔的大平原。

 历史上,著名的山丹军马场就位于此处,而此处惯常适宜蓄养战马牛羊,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

 这几年自从河湟谷地以及甘肃两州持续受到吐蕃的侵扰,以至于失地,大唐的良马饲养业确实发展的也不是那么顺利。

 战马的产量大大减少。

 古代冷兵器占据绝对主流的时代,战马就是移动的弹药箱,没有战马,单纯依靠步兵想要取胜,实在是太难了。

 而且,战马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是你打了败仗就会失去养马场,没有养马场就没有新鲜充足的战马来源。

 而战马来源越少,良马的品种数量也就会越低,和草原民族对抗的时候,就越会落於下风。

 这仗啊,也就更打不赢,整个一个恶性循环。

 时间再往前推进几十年,这河西走廊上的诸多州郡就会被吐蕃彻底占领,统御。

 大唐实行战略收缩也就是应有之义了。

 而从更加广泛的历史节点上看,后世的学者往往并不认为在这个还算初唐的上元二年,甘、肃两州就已经不在大唐的手中掌握。

 他们一般还是把这两片地方当做是自己的地盘。

 而实际上呢?

 在咸亨年间过后,以大非川之战为节点,西域诸地一直都是吐蕃大唐争夺的焦点。

 时而丢失,时而收复,总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时候。

 而连年用兵,对于几州的居民来说也是个极大的消耗,令他们饱受战乱之苦。

 吐蕃目前的心态还是很容易揣摩的。

 他们自认为已经夺取了西域几州,接下来,他们要进取的就是被大唐控制的河湟谷地。

 因为连战连胜,现在的吐蕃气焰相当嚣张,士气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整个战略呈现出了一种很明显的进取状态。

 既然要进取,他们就务必会在河州、鄯州等地注入更多的兵力,以期可以把这几个重要的地块也纳入版图。

 这种期待相当的迫切,而且也不能被看做是自不量力,毕竟在李贤赶来以前,几州受到的压力确实还挺大的。

 四州的防卫可以说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又好像是多米诺骨牌,只要推倒一块,其他的几个地方就全都要完蛋。

 于是,为了能够占据富饶的四州,吐蕃也算是调集了大批兵马全力进攻。

 从整体战略上来讲,李贤当然是担忧四州的状况的。

 若是一州不保,则州州不保。

 但为了获得更加丰硕的战果,李贤也只能利用有限的兵力出奇招。

 当然了,在走这一步险棋之前,李贤也立足鄯州,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

 不说是让吐蕃军团屁股尿流了,也差不多了。

 他们跑得快也好啊!

 就让他们跑吧!

 打这一仗难道就是为了让赞多布抱头鼠窜的吗?

 难道就只是为了他一个人吗?

 他这一支队伍吗?

 不!

 当然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