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75章 小陀螺又转回去了(第3页)

 吐蕃士兵本来就对这一块的地形十分熟悉,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被唐军发现。

 只要突破了唐军的包围,送个消息,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然而,某些人一旦成功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总觉得别人都是大傻瓜,只有自己最聪明。

 而实际上呢?

 全世界只有他纳洛一个大聪明,其他的人都是大傻瓜?

 有这种可能性吗?

 大唐太子:你看,我傻吗?

 …………

 肃州城三十里外,乌云堡。

 现在,这乌云堡的主人也算是改换了门庭。

 实际上,在汉末魏晋时期,坞堡盛行的年代,这样的堡垒正是用来阻击异族的劫掠的。

 而现在,时代变迁,这里却成为了容纳吐蕃将帅的一方天地,不得不令人感慨,时间,果然是改变一切的利器。

 说来,驻扎在乌云堡这里的将军,也算得上是和纳洛同样的人性,他名唤东珠,正是因为和肃州守将逢甲不和,这才分兵到了这乌云堡驻扎。

 而在他到来以前,乌云堡则是流落到肃州境内的汉民聚居的地方。

 这些人虽然有一定的防备手段,但是相比正规军,还是要差得多,于是交手几次便败下阵来。

 东珠倒也算是识相的,还算是有点良心。

 既然要分兵出来单干,那就需要拉人头,从哪里拉?

 肃州城?

 疯了吗?

 不想活了?

 这乌云堡里的人不就是现成的人头吗?

 还需要拉?

 只要对他们采取一定的安抚政策,反正他们又跑不了,也无法移居其他的地方,还不是要跟着东珠干?

 于是,久而久之,乌云堡的自我防卫体系就算是再度形成了,当然了,这种体系的运作到底能不能顶用,目前还没有得到过验证。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自从甘、肃两州被吐蕃窃据以来,大唐还没有对这两个地方大举用兵,而吐蕃人又不可能来打已经被吐蕃占据了的地方。

 于是,生活方面倒是可以保障,只是,打起仗来,这些汉民会不会听从吐蕃人的差遣,这还是个未知数。

 针对这种情况,主将东珠也开始动脑筋。

 “将军,肃州城那边收到消息,这附近有大批唐军出没,让我们也小心着些。”

 虽然两边的主将是不和的,但是,消息还是互通的。

 尤其是逢甲那边就更是积极,作为肃州城的侧翼,乌云堡当然要做好协防的任务。

 如果乌云堡弃守,那么对于肃州城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于是,就算是不和,该通知到的消息也一定要通知到,否则,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而收到消息的东珠,却对逢甲的警告不屑一顾,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真的吗?”

 “唐军真的来了?”

 “太好了!”

 那负责送信的小兵实在是没想到东珠大将军的斗志竟然这样强烈,连眼睛都红了。

 立刻就奉承道:“将军说的没错,我们现在是不是也该赶紧准备一下,防卫肃州侧翼?”

 说老实话,大家在这乌云堡驻防,等的就是这一天啊!

 和唐军掰手腕!

 把他们赶回河湟四州去!

 当然了,现在,河湟四州也早就不是他们可以肆意驰骋的地方,吐蕃军团也早就把他们给看住了!

 他们只能是犹如过街老鼠,被四处围打而已!

 没有其他的出路!

 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厅堂之中商议的队主,都是吐蕃人,听到这个消息,大多神情雀跃,仿佛现在就已经拿到了大唐太子的首级。

 乐的啊,都找不着东南西北了!

 “将军,快下命令吧!”

 “我们马上就去准备!”

 战士们摩拳擦掌,就等着东珠一声令下,岂知,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下,东珠却站了起来,满不在乎道:“我们准备什么?”

 “不是有逢甲吗?”

 “他之前逞强斗狠,吹得这么凶,这一回,大唐的天兵终于来了,那就让我看看他的本事!”

 “那,我们就不准备了吗?”

 东珠的想法着实令手下的将帅想不明白,他们连连逼问,东珠却不动如山。

 “唐军就算是来了,他们的目标也只能是肃州城,他们会把乌云堡放在眼里吗?”

 “把我们打下来又有什么用?”

 “能改变大局吗?”

 “所以,听我的准没错,他们一定会去突击肃州城,从正面攻击,这样才符合大唐太子的性情。”

 “毕竟,那可是天之骄子,他怎么可能抄小路来攻打我们呢?”

 “再说了,听闻那大唐援军足有两万人,这么大的一支队伍,想要临时转向也不容易,所以,据我判断,唐军的第一个目标,还是肃州城。”

 “说不定,唐军到了也不敢开战,还要再拖延几日,观察局势,那肃州城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吗?”

 “他们怎么敢轻易为之?”

 “我们只需要在这乌云堡中,以逸待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