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127章 叉出紫宸殿,投入大理寺狱!(第2页)

 又可以说是,柿子专挑软的捏。

 面对非议,狄仁杰不动不摇,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法律人的看法。

 大唐监狱众多,等级也纷繁复杂。

 比如说这长安城里,就有名目繁多的监狱若干。

 比方说,长安、万年两县就有属于自己的县狱,而长安又是京兆府所在,所以,京兆府也有自己的监狱,而且,和两县的监狱还不是重叠的关系。

 除此之外,尚有金吾卫特制监狱,大理寺专属监狱,至于达官贵人,在大唐长安,往往是交给刑部专属的监狱看押。

 既彰显的案件的重要性,又显示出了罪犯的身份地位。

 李贤贵为太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犯罪,你李治不是认为他有嫌疑吗?

 我狄仁杰身为大理寺少卿,秉公办案,自然是第一要务。但现有的证据,确实不能一张口就证明李贤的无辜。

 虽然,狄仁杰内心当然是认为李贤不可能做这种事,但他又没有切实的证据。

 更何况,那盏酒刚才确实是从李贤这边先转过来,才到了李素节的手中。

 正因为这个顺序,才让李贤难以推脱责任。

 那么,身为大理寺少卿,狄仁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维护法律的公正。

 太子是什么人?

 什么身份?

 怎么可以在大理寺关押呢?

 当然要去刑部了!

 李治犀利的眼神,从狄仁杰的脸上,又划到了乖儿子李贤的脸上。见他一副神色自若的样子,就更不想放过他。

 “不,狄少卿,朕认为,还是把太子放到大理寺狱更合适。”

 李治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可质疑的光芒,面对这样的他,谁还敢说反对意见?

 再说,该说的,能说的,刚才不是已经都说过了吗?

 李治他给眼神了吗?

 他根本就没有!

 在他的心里,恐怕已经认定了太子就是凶手!

 众人纷纷鸣不平,但是,李治心意已决,他看向李贤,严肃道:“太子,你认为呢?”

 没想到李治还能给机会,众臣纷纷上前劝说李贤,要辩解啊!要申诉啊!

 太子殿下,这就是机会啊!

 不能放弃!

 古来辨明诬枉,靠的不就是自己吗?

 除了自己,谁还能比李贤更加熟悉当时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无辜?

 他们的眼睛都盯着李贤!

 他们的期待,都在他这位太子的身上!

 “太子殿下,大唐立国几十年,哪里有太子被投入监牢的?”

 “殿下,你要向圣人解释清楚啊!”关键时刻,郝处俊还是像原来一样,一点都沉不住气。

 李贤倒也不怪他,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儿臣以为,圣人决断英明,并无不妥,儿臣绝没有暗害郇王,儿臣愿入大理寺狱,等待案件查明,水落石出!”

 竟是这样的正直!

 竟然是这样的决绝!

 好啊!

 不愧是我李治的儿子!

 李贤自愿入狱,李治竟然还对他产生了刮目相看的情绪。

 “狄少卿?”

 “圣人放心,微臣一定查明真相,早日还殿下清白!”

 “好!”

 “朕等着你!”

 李治大声言道,竟然还表示了对狄仁杰的信任。

 大唐王朝立国几十年来,最为诡异,最为荒诞的一幕,就这样在紫宸殿出现了!

 大唐王朝的太子,真正的被册封的,正式的太子,居然被亲爹给投进了监狱。

 而这位太子竟然对自己被关进大理寺监狱竟然一点怨言都没有,还鼎力支持李治的这个决定。

 攻守双方,竟然很轻易的达成了谅解!

 一边呢?

 口口声声说李贤就是凶手,所以要被关进监狱才能解心头之恨,但是,还指名狄仁杰,一定要查明真相。

 真相是什么?

 天皇天后你们不是都认为,罪犯就是你们的儿子李贤吗?

 那还查个鸟?

 至于另一边的太子。

 那表现就更加诡异。

 面对如此情况,一般来讲,身为太子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骂骂咧咧,声称李素节的死和自己毫无关系。

 上蹿下跳。

 又吵又闹。

 毕竟,确实是没有关系,任谁凭空受到了这样的污蔑,都不能平静视之。

 第二呢,就是原地跪下,向李治武媚娘求饶。

 坚称自己冤枉,无论如何也不去坐监,实在不行,就是回到东宫被幽禁,也还算是对皇子,甚至是太子的正确处理方式。

 堂堂大唐帝国的太子,被关到大理寺的监狱,这成何体统?

 还有没有一点尊严?

 就连普通的大臣都觉得没有面子的事情,偏偏太子李贤却接受良好,一点都不反驳。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太子李贤就被一队千牛卫带着,跟随着大理寺少卿狄仁杰,前往大理寺狱!

 走了!

 太子李贤他竟然……就这样走了!

 传下去:太子李贤被叉出了紫宸殿,送进监狱了!

 …………

 如此热闹而又精彩的一场欢宴,竟然就被这些突如其来的灾祸给彻底打乱了。

 风波,危机,一场接着一场,一茬接着一茬,连绵不绝,令人应付不暇。

 但如果能够坐下来,认真的回顾这一场宴会的始末,很多人就可以很清晰的发现,真正挑头搞事的,反而是现在中毒惨死的郇王,李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