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做女人难,做女皇帝更难(第3页)
呵呵!
怎么可能?
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也只能说,这些小孩子的想法也太简单了些,就凭这样的脑袋瓜,怎么可能想明白天后的那些弯弯绕呢?
只能静等着被武媚娘这样的女人玩死。
后世有一种说法,说武媚娘这个女人是典型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说她能够成功上位全都是因为善于宫斗,活动范围仅限于后宫,一旦到了外斗的时候,瞬间就化身跛脚鸡。
典型的外斗场景,就是对外征战啦。
然后,众所周知,在武媚娘当政期间的大唐疆土,那是缩减了一大堆的。
那些西域诸国,原本都是臣服于大唐的,把大唐当做是闪耀的太阳一般。
结果,到了女主临朝,就彻底抛弃了大唐,反戈相向,以至于这些疆土几乎是全部沦丧。
有的人指称,因为武媚娘作为女主,并不重视军队建设,所以造成府兵制的大败坏,大唐的武功,都是坏在了这个妖妇的手里。
又有人说,武媚娘做了皇帝,所以断了今后所有后宫女人的出路,以至于后来的王朝普遍都严格限制后宫女人的权力,所有的女人,别想再出第二个武媚娘!
还曾有人这样嘲讽,李隆基抢儿子的媳妇,又和武家的女人搞在一起,是非不分,敌友不明,这也是武媚娘教得好,谁让她是李隆基的祖母呢?
这简直是把端着屎盆子乱扣,充分的借题发挥。
这几个观点,只要稍稍了解历史就可以破解其中的诬枉。
首先,武功不胜的原因,还是在于女主临朝不能控制军队,那些军队的将领,基本上是这个王朝当中最大男子主义的一些人,他们在选择自己效忠的君主的时候,也并不是任人唯贤的。
比如,李显和武媚娘比起来,到底还是他娘更有能力,但是,李显这个窝囊废掌握了朝政之后,将军们就愿意听从他的指挥,一个呢,自然是因为他姓李,另一个呢,自然因为他是个男皇帝。
不必否认,在姓李还是男人这两个条件当中,还是男人更重要一些,因为很明显,这里也不是没有姓李的女人,如果是太平公主做皇帝呢?
想想看。
只要你肯动脑子想一想就会知道,只是姓李是不够的,大唐的将军们也不会因为太平也是天皇的孩子而给她一个眼神。
至于说西域诸地,其实呢,这些地方的统领权,自从李治当政的时期就断断续续的,并不能有效控制在手中。
说到底,这些地域的丢失也并没有什么稀奇,都是很正常的。
所谓统治的疆域,在古代是和当时的交通、物资保障紧密相连的,以当时的交通水平,大唐可以控制的最远的距离也差不多就在那里了,再多,就只能依靠对方的臣服。
他们这些地方的统领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愿意跟着大唐做事,这些地方就可以算作是大唐的羁縻州。
但既然是被称作羁縻州,这就说明和大唐正式的郡县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相互隶属的关系,对方具备更强的自主性。
但是,自主性这个东西,你懂得的,这一段时间,优势不在我,也许我就会选择和大唐合作。
可一旦我的实力有所恢复,那么,我就不会选择继续合作,开始蠢蠢欲动。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所谓的成就武媚娘一人,害了千万女性这种罪名就更加可笑了。
按,所谓后宫掌权这种事,在武媚娘之前也并不鲜见,但是,很显然,那些后宫的老太后,从来都只是做事的老黄牛,她们并不在乎名号。
只要权力,对于很多实用主义者来说,他们或许会十分支持这种方式。
但是,你想做皇帝,不好意思,门都没有。
很多人会指称,武媚娘得位不正,是依靠着后宫的关系才能够鸠占鹊巢。
所以丢人现眼,但实际上呢?
以当时女性的地位来讲,根本就不可能有女人做皇帝的土壤,难道,女人可以组织起一支娘子军,然后征战四方,最后从女将军变身成为女皇帝吗?
又有人举例平阳公主的例子,说如果是平阳公主做皇帝,舆论就不糊那样汹汹,非议就不会那么多。
众所周知,平阳公主追随父亲李渊起兵,那是有过赫赫战功的!
所以,她完全够资格做皇帝!
呵呵!
呵呵呵!
做皇帝?
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事?
让我们看看这位在大唐定鼎阶段同样战功赫赫的平阳公主最后的收场。
自从李渊做了皇帝,历史上关于平阳公主的记载就不见了,而到了武德六年,突然插播了这么一条新闻。
李渊打算以军礼安葬女儿平阳公主,这可是一件大事!于是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掀起了好一场论战。
很多大臣根本就不同意以军礼下葬平阳,他们说,平阳只是一个女人,且已经嫁人。
那么就应该按照人妇的礼仪下葬。
大臣们为什么要这样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