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141章 三巨头相聚?三花聚顶?(第3页)

 “这你就放心吧!”

 高智周也不愧是朝堂老油条了,一番话说的是入情入理,各方面都说得通。

 以至于令多疑的裴炎也找不出疑点来。

 虽然他也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但是,他的目的不就是把高智周给请出来吗?

 高智周都同意了,他总不能反悔吧!

 再说了,这位高侍郎给出的理由似乎也有那么一点道理。毕竟,他都已经被闲置了多少年了,作为一位有抱负,有能力的大臣,没理由还能闲的住。

 高智周人也老了,脾气也变好了,说不定就真的从此以后改邪归正了呢?

 有官做,有大官做,甚至是唾手可得,送到眼前的,谁会不动心呢?

 对吧!

 肯定没有一点问题!

 …………

 东宫,崇教殿。

 太子李贤正在充分调动东宫的人力,将东宫之内收藏的书卷全都搬到外殿来,重新收拾整理。

 古代人最重视书籍的收藏整理,改朝换代的时候,后起的王朝最重视的就是保存前朝的书籍图谶。

 当年的大唐也是这样做的。

 而只要是攻城就焚烧城中书籍图谶的行为也被视为是非常不人道的做法,会受到万众唾弃。

 大唐国力昌盛,自然是有余力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前朝珍贵的书籍善本集中到宫廷收藏。

 可以说,能够收集到多少民间的善本书籍也是一个朝代国力的重要象征。

 很多分裂的小朝廷,就算是想要征集民间的藏书,它都根本没有这个实力。

 你想征集民间的藏书,就算是不给钱,也总要去派遣很多专人下到地方上去专门办理这件事。

 你要知道,这也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

 更不要说,就算是给了你朝廷,你能保管的好吗?

 你有那个条件吗?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南北朝那种乱世之中,诸如河东裴氏这样的大家族的派头会那么足。

 因为,朝廷没有实力,可他们这些大世家确实是有实力的。

 他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田产,更有实力保护自己的家传的经籍图谶,因为朝廷没有能力,这些大世家自然不会把手中的藏书交上去。

 不过,到了大唐情况就有了完全的改变,大唐国力昌盛,也有足够的能力去保存保护这些珍贵的前朝藏书。

 于是,自从李世民当政时候开始,他就着力向民间征集各类经史子集,现在已经是大有收获。

 大明宫、太极宫,那些高大巍峨的建筑宫殿也不只是为了提供给贵人们居住的。

 有很多地方,并不限于专门的藏经楼,比如东宫这样的地方,地方够大,主人也是未来大唐的主人。

 为了太子学习方便,东宫的各大宫殿里也是藏书颇丰。

 如今轮到李贤做太子,他自然要充分的利用有利的条件,就地取材了。

 小太监和小宫女们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他们在这东宫的各个角落里来回穿梭,把那些珍贵的藏书都收集起来,分门别类,重新摆放。

 当然在被摆放进书架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陈年书籍都码放到场院里,让它们晒一晒太阳。

 经过了这一次折腾,李贤算是把自己的家底给弄清楚了,东宫的藏书真是不少。

 甚至连古代的房事专用书籍都有好几册,还是连环画形式的,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李贤拿起一本还看得相当认真,美丽的小宫女们不时从太子身边经过,看到太子正在刻苦钻研的书籍,哪怕只是轻轻扫了那么一眼也全都匆匆跑过,有些甚至连脸颊都泛红了。

 至于的么!

 真是少见多怪!

 本太子以前看过的可都是真人实景,若不是在这里呆着太无聊了,才不会看这些不会动弹的小画册解闷呢!

 “太子殿下,裴侍郎又来了。”

 来顺这孩子最近办事的效率算是越来越高了,以他的岁数,能够有这样的素质,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可是,哪里都好的来顺小公公,唯一的一点不好就是,一提到裴炎,总是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

 总之是说不出的难受。

 与他相比,正牌太子的心情就要舒畅的多了。

 何必呢?

 根本就没有一点必要。

 “来顺,裴令到东宫来,都是我召见的,你又有什么不满?”

 “就是因为是殿下主动召见,奴婢才觉得心里不舒服!”

 来顺连忙凑过来,将憋在心里的不满一股脑的全都倒了出来。

 “殿下也不是不知道,裴侍郎天天往天后面前告殿下的刁状,这一次,他还要联络朝廷里的其他老臣也要为天后办事!”

 “殿下对他这么好,他却还要为天后办事,甚至,为了在天后面前得好处,他不惜出卖殿下,这样的人,殿下为什么还要召见他?”

 “殿下对他越好,他就越发的气焰嚣张起来了!”

 “奴婢就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殿下受委屈,裴炎这样的人,完全不值得信任!”

 “殿下对他这样好,将来一定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