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再次招募新兵(第2页)
然而,他们深知这些任务对于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迅速调整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渐渐地,他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熟练,信息收集越来越准确及时。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独立旅的养殖和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崛起,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时间的指针悄然滑进了四月,春意盎然,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陈振华强有力的督促下,加之地方人员齐心协力、不辞辛劳的付出,根据地内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用起来。
新兵团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建设运动中,他们主动开展艰苦的开荒行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体能,同时为根据地的拓展贡献力量。
对于每一位初入队伍的新兵而言,他们都肩负着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每人必须开荒十亩地以上。
要知道,晋东南的土地并非一马平川,多是崎岖的山地和荒芜的原野。开荒的过程中,他们要面对坚硬的土地、丛生的荆棘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将士们毫无畏惧,他们的心中燃烧着为人民、为革命的熊熊烈火。
每天黎明时分,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新兵们就已经手持农具,踏入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他们的汗水如雨般洒落,手中的锄头一次次有力地挥起又落下。即便双手磨出了血泡,肩膀被扁担压得红肿,他们依然咬牙坚持。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仅是在开垦荒地,更是在锤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那些经过艰苦努力开垦出来的土地,被陈振华慷慨地分配给了当地贫困的居民耕种,从而来去种植那些高产作物红薯和土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
自然这些粮食的种子,是陈振华刻意安排从全国各地购买回来的,从而能够让这些农作物产出更多的收成,从而来满足根据地内日益曾真的八路军力量。
不仅如此,土地的分配遵循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一个贫苦家庭都能获得足以维持生计、甚至逐步走向富裕的土地资源。
这一充满善意和关怀的举措,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进了每一位平民百姓的心田。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八路军的真心与诚意,那种为人民谋福祉、与人民共患难的深情厚谊。
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当地的百姓纷纷行动起来。他们主动将自家的青壮年子弟送到部队,希望他们能够在八路军的队伍中成长为英勇的战士,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贡献力量。
一时间,独立旅和三八六旅的新兵招募处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在这其中,李云龙、孔捷、丁伟、张大彪、程瞎子、沈泉五人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不辞辛劳,奔走于各个村镇之间,用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话语,向广大民众宣传加入八路军的种种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