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消灭苫米地四楼,收复晋西南(第2页)
365 师的每一项作战计划,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它需要其他兄弟师的紧密配合,共同编织起对日军的战略大网;另一方面,这也是在为其他师创造绝佳的战斗进攻条件。
平日里,无论是 120 师、129 师,还是 115 师,面对装备精良、狡诈凶狠的小鬼子,都不敢贸然采取大规模行动。
日军在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情报收集等方面,都占据着一定优势,使得各师在行动时不得不谨慎权衡,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但当 365 师,尤其是麾下的 863 旅对小鬼子发动重大作战行动时,局势便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变化。
此时,其他几个师的各旅官兵们,便如同敏锐的猎手,捕捉到了战机。他们可以趁机开展 “趁水摸鱼” 式的战斗。
即在 863 旅吸引住小鬼子主力部队的注意力与兵力的同时,其他师巧妙地找准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发动突袭,从而扩大整体的战斗效果,显着提高各自的战斗成果。
这种协同作战的模式,就像是一场精妙的舞蹈,各师之间虽步伐不同,但节奏协调,共同奏响抗战的激昂乐章。
在这场复杂的战争棋局中,小鬼子面对多路攻击,顿时顾此失彼,陷入了疲于应付的困境。
而其他师对日军的牵制行动,同样意义重大,这不仅减轻了 863 旅的作战压力,更是对小鬼子整体军事布局的有力打击。
如此一来,各师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高效的作战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作为这场协同作战的发起者与核心力量,863 旅无疑承担着最为艰巨的任务。他们如同刀尖上的舞者,直面小鬼子的怒火,承受着与日军正面战斗的巨大压力。
每一次冲锋,每一场拼杀,863 旅的战士们都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用血肉之躯扞卫着祖国的尊严,为整个晋地抗战局势的扭转,付出着巨大的牺牲。
863 旅旅长陈振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作战计划制定之初,他便夜以继日地研究日军的部署、战术特点以及周边地形。
地图上,被他用各种符号和线条标注得密密麻麻,每一处标记都凝聚着他对战场局势的深刻洞察与战略思考。
他明白,863 旅的每一次行动,都不仅仅关乎自身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整个晋地抗战的走向。
在部队动员大会上,陈振华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台下的战士们,高声说道:
“同志们!我们 863 旅此次作战,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我们是整个晋地抗战的先锋,我们的每一次冲锋,都将为兄弟部队开辟道路,为祖国的光复事业贡献力量!“
“小鬼子虽然凶狠,但我们有钢铁般的意志,有保家卫国的决心!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这片土地,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战士们听着旅长的激昂动员,士气高涨,纷纷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祖国!” 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彻底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