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花钱月下伤心奴家

第712章 花旗国悄无声息的政策变化(第3页)

120师在经济恢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鼓励百姓恢复传统的手工业,如纺织、木工、铁匠等。

120师为百姓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生产作坊。同时,师部还组织了物资交换活动,让百姓能够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与其他地区的物资进行交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流通与发展。

在120师的努力下,县城的集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人们脸上也渐渐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365师作为新成立的部队,在恢复重建工作中也不甘落后。他们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复,如道路、桥梁等。

365师的工兵部队发挥专业优势,迅速抢修被破坏的交通要道,让县城与外界的联系得以恢复。这不仅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也为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同时,115师还加强了县城的治安管理,打击趁乱作恶的土匪和汉奸,为百姓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然而,晋绥军在晋西南、晋西的抢夺地盘行动,却引发了一些问题。在某些地区,晋绥军为了尽快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强行征用百姓的土地和物资,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

在一个小镇上,晋绥军为了修建临时营地,未经百姓同意,就拆除了一些民房,导致许多家庭流离失所。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心中对晋绥军的行为充满了怨言。

而且,晋绥军与八路军各师之间也偶尔会因为地盘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产生一些摩擦。在一次物资分配过程中,晋绥军认为八路军分配到的物资过多,而自己得到的相对较少,于是与八路军发生了争执。

尽管双方都明白共同抗日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利益面前,矛盾还是时有发生。不过,在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双方都在努力克制,通过协商和沟通来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内部冲突影响到抗日的大局。

在国际上,花旗国对华夏政策的转变,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一些原本对华夏抗战持观望态度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华夏的关系。

盖世太保所属的纳粹德国,虽然与日本是轴心国同盟,但看到花旗国对华夏态度的松动,也在思考是否会对其在亚洲的战略布局产生影响。

而约翰牛,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一方面担心花旗国在华夏市场的介入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华夏抗战力量的崛起可能带来的新机遇。

约翰牛开始重新评估是否要调整对华夏的贸易政策,尤其是在军火贸易方面。

华夏方面,面对这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主动地与愿意提供支持的国家展开接触与合作。

国府的外交使节们奔走于各国之间,努力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在与各国的谈判中,国府代表们强调抗战的正义性和重要性,以及华夏在抗击法西斯势力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