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旅的调整(第3页)
陈振华从平顺县城出发,此时的平顺县城,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而严肃的气氛。
百姓们虽忧心忡忡,但看到战士们坚定的步伐,又仿佛看到了希望。陈振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容不得有半点迟疑。
他充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马匹、卡车、自行车交替使用,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新郑郊外的新郑附近的二龙山进发。
在疾驰的过程中,陈振华的思绪不断盘旋。他思考着此次行动的每一个细节,分析着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应对策略。
他深知,与二龙山方面的汇合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作战部署。
而在此之前,陈振华早已经凭借着卓越的指挥才能与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炮团的官兵以及特战团的官兵妥善安排到了相应的位置。
这些官兵们训练有素,时刻准备着为了抗战的胜利而奋勇杀敌。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点,执行着各自的任务,有的在进行最后的装备检查与调试,有的在熟悉周边地形,还有的在进行针对性的战术演练。
随着行程的推进,陈振华离二龙山越来越近。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山峦在夜色中隐隐的轮廓,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他知道,在二龙山,有他的战友们在等待着他,有重要的战略部署需要他去进一步落实。
此次与二龙山的汇合,将是东进纵队在徐州会战前迈出的关键一步,它将为后续的战斗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最终的胜利拉开序幕。
在那战火纷飞、局势错综复杂的抗战时期,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陈振华,这位肩负重任的将领,深知自己置身于一场关乎民族命运的宏大棋局之中,绝不能将全部精力盲目地倾注于徐州战场。
此时,豫西北的局势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日军如恶狼般虎视眈眈,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着这片土地,时刻准备着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对晋南根据地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陈振华清楚地认识到,豫西北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抗战布局的根基。因此,他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布局,特意挑选了周卫国、李政委来执行一项特殊而艰巨的任务。
周卫国,以作战勇猛和足智多谋而闻名。在过往的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凭借着出色的军事素养和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多次带领部队化险为夷,取得辉煌战绩。
李政委则是一位擅长发动群众、稳固后方的优秀政工干部。他深入基层,与百姓打成一片,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为抗战事业凝聚了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