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花钱月下伤心奴家

第748章 专打小鬼子的炮兵和补给队伍(第3页)

白天的战场,宛如一座被战火炙烤的炼狱。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时不时传来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和日军的呼喊声。

国军由于火炮严重匮乏,在白天几乎无法对日军阵地发起大规模的正面攻击。战士们只能无奈地躲在残垣断壁之后,或是藏身于废弃房屋的阴影之中,凭借着简陋的武器,等待着伏击小股日军的机会。

正是这样的战场态势,为陈振华三人的行动提供了一定的掩护。只要他们不贸然靠近小鬼子的前线防御核心区域,便不会引起敌人过多的怀疑,相对来说较为安全。

就这样,陈振华三人宛如三只潜行的猎豹,小心翼翼却又坚定地踏入了敌人的领地。他们装作执行任务的日军掷弹筒小组,大摇大摆地在小鬼子的阵地上四处游走。

首先,他们来到了第114师团的防区。这里,日军的防御工事错综复杂,战壕纵横交错,机枪掩体和碉堡分布得错落有致。

陈振华一边佯装观察地形,一边暗暗记下各个关键位置。魏大勇和段鹏则警惕地环顾四周,时刻留意着周围日军的一举一动,手紧紧地握着步枪,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接着,他们冒险涉足第10师团的驻地。这个老牌师团的防御明显更加严密,巡逻的日军小队频繁穿梭,士兵们的神情也显得格外警惕。

陈振华三人巧妙地利用掷弹筒小组的身份,巧妙地避开了日军的巡逻队,继续深入。

在经过一处弹药库时,陈振华敏锐地观察到了其防御的薄弱点,心中默默盘算着未来攻击时可以利用的策略。

不仅如此,他们还大胆地向第9师团以及第14师团的阵地进发。每到一处,陈振华都全神贯注地观察敌军的兵力部署。

他留意着日军士兵的数量、分布位置以及换防的时间规律;仔细研究他们的火力配置,包括各种火炮、轻重机枪的位置和射程。

同时,也不忘关注日军的后勤补给情况,如粮草堆放地点、弹药运输路线等关键信息。魏大勇和段鹏则紧紧跟在陈振华身后,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危险性,不敢有丝毫懈怠。

整整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陈振华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力,将小鬼子包围滕县、台儿庄和徐州各师团的阵地布置摸得一清二楚。

完成侦察任务后,三人趁着敌人尚未察觉,悄然返回众人埋伏的地点。一回到营地,陈振华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召集朱瑞——那位在炮兵领域有着“炮神”美誉的炮团团长,以及许副旅长、张大彪等人,召开了一场至关重要的作战部署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