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在山东发展根据地1(第2页)
炮兵团团长朱瑞,尽管失去了大部分火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怠。他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开始对剩下的少量火炮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维护。
他亲自带领战士们拆卸、清洗火炮的各个部件,检查炮膛是否有磨损、炮架是否稳固、瞄准装置是否精准。
对于发现的问题,他耐心地指导战士们进行修复和调试,确保每一门火炮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同时,他还利用这段时间,对战士们进行火炮操作的培训。他详细讲解火炮的工作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演示和模拟训练,让战士们更加熟练地掌握火炮的使用方法。
即使在火炮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他也要确保每一位战士都能成为火炮操作的能手,发挥出这些珍贵武器的最大效能。
陈振华深知,根据地的建设离不开当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因此,他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的百姓取得联系,不辞辛劳地深入各个村落,向他们宣传抗日的理念和意义。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百姓们讲述日军的残暴罪行和侵略本质,让百姓们深刻认识到抗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他诚恳地表达了抗日的坚定决心,承诺会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权益。同时,他也希望百姓能够为部队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资和情报支持,共同为抗击日寇贡献力量。
当地百姓看到陈振华和战士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一心只为抗日事业奋斗,纷纷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全力支持。
他们主动为战士们送来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而且,百姓们还积极帮助战士们了解周边的情况,凭借他们对当地环境的熟悉,为战士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日军动向的重要情报,成为了部队的 “千里眼” 和 “顺风耳”。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砀山的根据地建设逐渐有了起色。简易却坚固的防御工事开始在山口和要道处修筑起来。
战士们们用锄头和铲子,一铲一铲地挖掘战壕,用石块和泥土堆砌成坚固的掩体。这些防御工事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还为战士们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和射击位置。
训练营也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搭建完成,训练营内设置了各种训练设施,如障碍训练场、射击靶场等。
战士们每天在这里进行严格且系统的军事训练,他们在障碍训练场上摸爬滚打,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在射击靶场上,他们全神贯注地瞄准射击,不断提高自己的射击精准度。
医疗所也在当地百姓的热情帮助下顺利建立起来。百姓们主动腾出自己的房屋,为医疗所提供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