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花钱月下伤心奴家

第764章 再次洗略日资(第2页)

对于各类炮弹,陈振华根据不同口径和用途进行了细致规划。一百二十毫米和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炮弹威力巨大,可在大规模战役中对敌人的坚固工事和密集部队进行毁灭性打击,应谨慎保存,留待关键时刻使用。

七十五毫米野炮炮弹则相对灵活,适用于多种战场环境,可在常规战斗中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那些制造子弹、手榴弹和火炮的原材料,以及生产线设备,更是未来提升部队装备自给能力的关键。

陈振华计划在合适的时机,寻找一处隐蔽且安全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兵工厂。他深知,只有实现武器装备的自主生产,才能在长期的抗战中保持稳定的战斗力。

而自行车生产线的意义同样不可忽视。在复杂的地形和敌后作战中,自行车轻便灵活,可大大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物资运输效率。

陈振华设想,利用自行车扩建更多的快速反应部队,能够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发动袭击,然后迅速撤离,让敌人防不胜防。

陈振华一边清点,一边在脑海中构建着未来的作战蓝图。他深知,要将这些物资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还需要一系列精心的组织和安排。

他需要挑选一批技术精湛的战士,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这些先进武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确保武器装备的持续供应和正常运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物资的作用,陈振华决定制定一份详细的训练计划。针对不同的武器装备,设计相应的训练科目,提高战士们的实战能力。

对于p18冲锋枪,着重训练战士们的近战射击技巧和快速换弹能力;对于毛瑟98k步枪,则加强远距离狙击和目标识别训练;而对于各种火炮,要培养专业的炮手,让他们熟悉火炮的操作流程、瞄准方法以及不同炮弹的使用时机。

此外,陈振华还考虑到了与其他抗日力量的合作与协同作战。他希望通过合理调配这些物资,不仅能够提升自己队伍的实力,还能为周边的抗日武装提供支持,形成更为强大的抗日合力。

他深知,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振华心中的计划逐渐清晰。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这些宝贵的物资让他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和底气。

他相信,只要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带领战士们努力训练,与各方抗日力量紧密合作,就一定能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更大的胜利,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陈振华怀揣着对未来的期望,进入了梦乡,梦中,他看到了抗日的胜利曙光,看到了祖国的山河重归安宁。

在那动荡不安的抗日岁月,局势变幻莫测,各方势力在暗中激烈角逐。德国人,以行事谨慎着称,这一点在他们交付的各类物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