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再临惠山码头2(第3页)
回到根据地后,陈振华迅速召集了主要干部和军事骨干,召开了一场重要的物资分配与作战规划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庄重。陈振华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此次从惠山码头和德国仓库获取的各类物资,包括武器装备的性能、数量,以及生活补给品的种类和数量。
干部们听后,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他们深知,这些物资将为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带来新的转机。
经过深入的讨论,大家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和作战需求,制定了详细的物资分配方案。
对于 92 式步兵炮和 41 式山炮,决定挑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炮兵战士,成立专门的炮兵小队,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确保能够熟练操作这些火炮,发挥其最大威力。
同时,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和地形特点,规划了火炮的部署位置,以便在战斗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火力支援。
81 毫米迫击炮则分配到各个步兵连队,增强基层部队的近距离火力打击能力。重机枪和轻机枪也按照连队的作战需求进行了合理分配,为步兵作战提供强大的火力掩护。
那些夏天的军装,优先发放给前线作战的战士们,让他们能够在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中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
牛肉罐头等生活补给品,则由后勤部门统一管理,根据战士们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到各个营地,确保每一位战士都能享受到这些珍贵的物资,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而从德国仓库获取的物资,也根据其特点和用途进行了妥善安排。先进的机械设备被安排到兵工厂,用于提升武器弹药的生产能力;精密的仪器则交给技术人员,用于研究和改进现有武器装备。
沿着码头边缘,是一列列装满弹药的卡车。这些弹药箱被紧紧地锁住,周围有重兵把守。陈振华留意到,小鬼子士兵们对这些弹药的看管格外严格,每隔几分钟就会有巡逻队前来检查。他深知,要获取这些弹药,必须格外小心谨慎。
在码头的右侧,有一座巨大的仓库。仓库的大门紧闭,门口有两名荷枪实弹的小鬼子士兵站岗。
陈振华猜测,这里面极有可能存放着更为贵重的物资,或许是先进的通讯设备,又或许是珍贵的战略资源。
陈振华一边观察,一边在心中迅速制定着行动计划。他装作若无其事地在码头各处走动,时而靠近一堆货物,时而路过停放的车辆,冷不丁地这里拿一点,那里收一点,尽可能地将小鬼子的火炮、枪支弹药等物资往自己的空间里收集。
他的动作十分谨慎,每一次伸手,都要先观察周围小鬼子的动静,确保不被发现。
然而,就在陈振华全神贯注收集物资时,一名小鬼子士兵似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他停下手中的工作,皱着眉头,朝着陈振华的方向看了过来。
陈振华心中一紧,但他立刻镇定下来,装作整理货物的样子,继续手上的动作。那名小鬼子士兵犹豫了一下,还是朝着陈振华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