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李云龙沂蒙山区如鱼得水2(第2页)
陈振华以身作则,带领战士们帮助当地百姓发展生产,为他们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组织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确保百姓的温饱。
同时,战士们还齐心协力修建水利设施,引来了清澈的水源,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让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此外,东进纵队还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们在根据地内开办学校,收集了各种书籍和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学校里,不仅教授孩子们文化知识,还向他们灌输爱国思想和抗日精神,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抗日新生力量。
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学习,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抗击日寇、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陈振华的带领下,沂蒙山区的抗日根据地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这里的军民紧密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共同为了抗日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奋斗。
而陈振华,也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属于他的抗日传奇,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了沂蒙山区乃至整个抗日战场上的一面光辉旗帜,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为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未来,不惜牺牲一切。
随着新兵的不断加入,东进纵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让这些新兵迅速适应部队生活,掌握战斗技能,成为了摆在陈振华和各位将领面前的重要任务。
于是,一场紧张而有序的训练计划在沂蒙山区全面展开。邢志国亲自制定了详细的训练大纲,针对不同部队的特点和新兵的基础,设计了个性化的训练课程。
对于步兵部队,着重训练他们的射击、刺杀、战术配合等基础技能。在射击训练场上,新兵们手持三八大盖步枪,在教官的指导下,认真练习瞄准和射击。
他们趴在地上,眼睛紧紧盯着靶心,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教官们穿梭在队伍中,仔细纠正着新兵们的姿势和动作,“稳住呼吸,三点一线,不要着急开枪。”
“肩膀要放松,用力要均匀。” 一声声指导声在训练场上回荡。
刺杀训练则是一场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新兵们两两一组,手持刺刀,进行对刺练习。他们喊着响亮的口号,每一次刺杀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杀!杀!杀!” 的声音响彻山谷,仿佛要将对小鬼子的仇恨全部发泄出来。
在战术配合训练中,新兵们模拟各种战斗场景,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如何与战友协同作战。他们在山林中穿梭,迅速隐蔽、前进、包抄,逐渐掌握了团队作战的精髓。
对于炮兵团的新兵们,训练则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朱瑞团长亲自带领教官团队,从火炮的构造、性能讲起,让新兵们对火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