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拨乱反正

 少林寺这边的事件结束,京城的科考也相继开始了。

 此前,动静最大的当属曹操家的小儿子文气入体,早就先天文体,被稷下学院的荀圣收入门墙。

 这可把曹操高兴的,然后就跑去教坊司看望颜盈,和她说了此事。

 可惜,颜盈对他没意思,主要是曹操这官不大,还没爵位,儿子也只是被荀况收入门墙而已。

 更何况,她知道,那首洛神赋是林竹说出来的。

 这就要回到李秀宁到太原时候了,她把洛神赋给誊抄了出来,然后附上曹植的名字,流传了出去。

 结果可想而知,曹植获得了文气加持。

 远在稷下学院的荀况发觉后,当即就来到京城,抱走了曹植。

 至于文气一事,他也搞不明白为什么。

 是什么人冒曹植之名写下这一首千古辞赋,若是恶作剧的话,代价就有点大了。

 苏轼当天跑了过来,也和荀况说了此事,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太遭罪了。

 作为继亚圣之后的后圣,荀况只能将其归咎于天道的运行规律。

 然后为苏轼照心,向仕子证明,他说的话是真的。

 不然,以苏轼现在的风评,在大考上会受到考官的偏见。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水调歌头和洛神赋一样,都是一个叫林竹的人所作。

 荀况表示,很想见见这位大才。

 当时,林竹已至古墓,从上官海棠口中知道了这一切,不由得有些心惊。

 有些事情,还是做不得啊!

 所以,这才在古墓老老实实待了一个多月。

 一方面是闭关练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等热度降下去。

 但热度又哪能那么快降下去,这不传到了蜀中一游人的耳中。

 “还能这样吗?那我倒要试试。”

 那人身穿一袭青衫,腰间挎剑,背后还有一个装酒的葫芦。

 看着前方的峨眉山,他吟唱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乃襄阳城杜甫,杜子美是也,仅以此句,赠峨眉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