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地窖秘密(第2页)

 转过狭窄的拐角,整面墙的木架子突然撞进眼帘,几百个用报纸包着的果子沉甸甸地垂挂着,圆滚滚的模样像极了超市里打包好的小包裹。秀秀踮起脚,指尖轻点其中一个纸包:"你闻!"九月凑近时,清甜的果香混着油墨味钻进鼻子,"爷爷说报纸能驱虫,棉絮可以防震,这样水果能存大半年呢!"

 说着,秀秀像拆礼物般慢慢解开报纸,露出里面裹着软棉絮的苹果。苹果表皮泛着新鲜的红晕,在冷光下还凝着细密的水珠,完全不像已经存放了数月。九月忍不住伸手触碰,纸包表面湿漉漉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仿佛摸到了沾着晨露的树叶。"哇,真的跟刚摘的一样!"她惊叹着,忽然想起白天在地里看到的苹果树,此刻那些丰收的果实,正安静地沉睡在这方地下世界,被时光温柔地保存着。

 转过堆满水果的木架,手电筒的光束照亮地窖最深处时,九月忍不住"哇"地叫出声。三排墙根下整齐排列着的蔬菜,就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阵,满当当占据了大半个地窖。

 靠墙的位置,十几棵大白菜被稻草捆得严严实实,圆滚滚的身子立在地上,活像戴着绿头盔的胖士兵。隔壁竹筐里的胡萝卜倒插着,橙红色的根部齐刷刷朝上,缨子蔫蔫地垂在筐边,却依然透着股精神劲儿。最壮观的要数中间那几座"土豆山",金黄的土豆堆得比九月还高,每座"山"中间都插着两三根高粱秸秆,像极了给土豆城竖起的烟囱。

 "这些秸秆是天然通风口。"秀秀蹲下来,掰下一小截秸秆递给九月,"要是闷着,土豆该长芽了。"九月学着秀秀的样子,伸手摸了摸土豆堆,指尖触到带着泥土的粗糙表皮,冰凉的触感里还残留着田间的气息。突然,白天在地里弯腰捡土豆的画面在眼前浮现——烈日下酸痛的腰背,汗水流进眼睛的刺痛,还有装满土豆的木盆越拖越沉的分量。

 可此刻看着眼前小山似的土豆堆,那些辛苦突然变得清晰又温暖。她轻轻抠掉土豆表面的泥土,露出底下光洁的表皮,恍惚间又听见秀秀弟弟举着怪形土豆的欢笑声。原来每一颗土豆都藏着一家人的汗水,它们安静地躺在地窖里,不仅是过冬的粮食,更是这片土地给予的珍贵礼物。

 "爷爷,为啥不把菜放冰箱里呢?"九月蹲在堆成小山的土豆旁,忍不住说出了心里的疑惑。正在查看胡萝卜筐的爷爷直起佝偻的背,布满老年斑的手轻轻摩挲着潮湿的砖墙,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光来。

 "丫头,这地窖可比冰箱宝贝多了!"爷爷用拐杖点了点墙角,一条窄窄的水渠正潺潺流淌,几片发黄的菜叶顺着水流打着转,"你摸摸这墙,永远都是凉凉的,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闷热。"他蹲下身,捧起一汪清水,"山里渗下来的泉水,既能保湿又能降温。"

 "老辈人传了几辈子的法子,"爷爷粗糙的手掌擦过陶瓮表面,"不用电不用钱,还能把菜存得好好的。"说着,他敲了敲瓮口的鹅卵石,"这可比按几个按钮的冰箱,多了份老天爷的讲究!"

 在昏暗的角落里,几块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像藏着秘密的宝箱,引起了九月的注意。她蹲下身子,轻轻揭开层层叠叠的防水布,一股陈旧的铁锈味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露出的农具表面锈迹斑斑:犁头豁开了大口子,像缺了牙的嘴;锄头把上缠着褪色的红布条,布料边缘已经磨得毛糙;镰刀的刃口还沾着干巴巴的泥土,仿佛凝固了往昔的时光。

 “这把犁是太爷爷闯关东的时候带回来的。”秀秀跪在地上,手指沿着犁辕上的纹路轻轻擦拭,她的指尖停在一道深可见骨的刻痕上,“那时候开荒,石头太多,犁头不知道撞坏了多少次。”

 九月凑近细看,木头上深浅不一的刻痕纵横交错,在手电筒的光晕下,那些凹陷处仿佛还留着几代人的指纹。她伸出手轻轻抚摸,凹凸不平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像是在触摸一段段尘封的故事。想象着太爷爷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握着这把犁开垦荒地;爷爷年轻时用它翻耕土地;直到现在,虽然有了机器,这把犁依然被小心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