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温暖追寻(第2页)

 推开楼门的刹那,冷空气像千万根细针,猛地扎进肺里。九月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睫毛上的水汽瞬间凝成细小冰晶。路灯昏黄的光晕下,她呼出的白气在空中蜿蜒成朦胧的曲线,恍惚间竟像极了外婆灶台上米粥蒸腾的热气。记忆里,外婆总会掀开锅盖,用木勺轻轻搅动浓稠的米粥,米香混着柴火味,温暖又安心。

 公交车碾过结霜的柏油路,车轮与地面摩擦出细碎的沙沙声。车窗蒙着厚厚的白霜,像是给世界蒙上了层毛玻璃。九月伸出指尖,轻轻在霜花上勾勒,一朵小小的雏菊刚显出雏形,呼出的热气便将图案氤氲成模糊的水痕。她有些懊恼地抿抿嘴,又重新画了起来,这次多了几片叶子,可没等画完,玻璃又被雾气填满。

 车厢里飘着烤馍的香气,前排几个大爷大妈正用青市方言热烈地交谈。"通县都下了三场雪了!"戴毛线帽的大妈裹紧红围巾,"我外甥女拍的视频,雪厚得能埋住脚脖子!"旁边的大爷抽着旱烟,烟锅头明灭间,吐出的烟雾与白气交织:"听说寺那边的经幡都裹上冰棱了,风一吹叮当响,跟铃铛似的。"

 九月攥着书包带的手微微收紧,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她既盼着能亲眼瞧瞧那银装素裹的世界,想象着雪花落在掌心的清凉;又忍不住暗暗祈祷,希望这场雪能等她买上厚实的冬衣再降临。她低头摩挲着口袋里的零钱,盘算着批发市场里的羽绒服,只盼着能寻到件既暖和又便宜的,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火车站批发市场的卷帘门刚升起一半,已经有不少人猫着腰钻了进去。九月被裹挟在人流中跨进大门,一股混合着布料、羽绒和暖气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整座商场像个巨大的羽绒服博物馆,四层楼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式冬装。一楼是中老年款,藏青、深灰的长款大衣整齐排列,布料厚重得仿佛能挡住千军万马。

 二楼是时尚专区,亮片装饰的短款、拼接撞色的连帽款让人眼花缭乱,几个年轻女孩正对着镜子转圈,羽绒服下摆扬起的弧度里藏着青春的活力。

 三楼挤满了带着大编织袋的进货商,他们利落地翻检着货物,和老板用方言讨价还价,"这个价不行!再降十块我拿二十件!"的叫嚷声此起彼伏;

 四楼的童装区飘着卡通图案的羽绒服,几个孩子举着毛绒绒的帽子在过道里追逐,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楼层。

 九月攥着口袋里的三百块钱,手心微微出汗。这是她从生活费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浸着不舍得买零食的克制。她在货架间慢慢挪动,眼睛被各种鲜艳的颜色晃得有些发花。

 忽然,一抹热烈的中国红撞进眼帘——那是件过膝长款羽绒服,收腰的设计勾勒出纤细的线条,连帽上缀着一圈柔软的白绒毛,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她轻轻摸了摸面料,触感轻薄却十分密实,拉链顺滑得几乎没有阻力,仿佛在诉说着品质的优越。价格标签上,原价699元的数字被红笔划掉,旁边用粗体字写着"99元",这巨大的价差让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板,这件真的这个价?"九月难以置信地转头问。正在给顾客打包的老板娘头也不抬:"姑娘放心,促销最后三天!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九月又惊又喜,可看着周围挂着的"199元299元"标签,心里又犯起嘀咕。她小心翼翼地取下衣服,像捧着稀世珍宝似的走到收银台:"您好!请问这件羽绒服的价格是多少呢?打折后99元。"

 收银员一边扫码一边问。九月松了口气:"我先看看码数......哎呀拿错了,我穿小码。"

 "听我劝,拿中码。"收银员抬起头,露出和善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温柔,"里面要穿毛衣、保暖衣,小码穿着憋屈,冬天活动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