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温暖港湾(第3页)


 “我们九月有出息,在大城市见了大世面。”大姨戴着老花镜,手里的银针上下翻飞,正在给九月纳鞋底,脸上满是骄傲。


 “那在学校有没有遇到喜欢的男孩子啊?”大嫂调皮地眨眨眼,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九月的脸一下子红了,嗔怪道:“大嫂!”


 接下来的两天,九月彻底放松下来。清晨的阳光穿过院子里老枣树的枝桠,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大姨戴着老花镜,坐在藤椅上穿针引线,竹篮里各色丝线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鼻尖还架着滑落一半的眼镜。


 \"快来晒晒太阳,这日头暖和着呢!\"见九月走出来,大姨笑着挪了挪身旁的板凳,\"快和大姨说说,在青市的大学都忙些啥?\"


 九月挨着大姨坐下,望着院角新栽的月季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加入了学校的心理协会,跟着学长学姐去社区做过心理健康宣讲,还帮同学做过情绪疏导。\"她眼睛亮晶晶的,\"上个月我们办了'树洞信箱'活动,收到好多封藏着心事的信,大家互相写信鼓励,特别有意义。\"


 大姨停下手中的针线,神情专注地听着,不时点点头:\"这事儿好,能帮到别人。\"


 大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着九月的手背:\"我们九月就是能干,啥都做得好。但在外面别太累着,身体才是要紧的。\"


 午后的厨房飘着粽叶的清香,大嫂正把糯米拌上酱油,鲜嫩的五花肉码在竹匾里,翠绿的粽叶在案板上码得整整齐齐。\"来,九月,试试包肉粽。\"大嫂递过两片粽叶,示范着卷成漏斗状,\"先放一层米,再夹块肥瘦相间的肉,撒点咸蛋黄,最后用米盖严实。\"


 九月笨拙地学着,包出的粽子歪歪扭扭,不是粽叶没裹紧,就是绳子系得松垮垮。大嫂笑得直不起腰:\"你这粽子上了蒸笼,怕是要变成糯米肉汤!\"说着接过重新调整,指尖翻飞间,一只四角规整的粽子就包好了,还特意在绳结处系了片小粽叶当标记。\"还是大嫂厉害!\"九月吐了吐舌头。


 \"等你开学,嫂子给你包上一罐子肉粽带着。\"大嫂把包好的粽子放进竹篮,\"食堂的饭菜哪有家里香,想家了就回来,大姨家的灶台永远给你留着热乎饭。\"院外的风掠过晾晒的腊肉,带来阵阵咸香,九月望着忙碌的家人,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时光从未走远。


 深夜,台灯在书桌上晕开暖黄的光圈,九月蜷在电脑椅上与朋友视频。窗外传来零星的狗吠,月光透过老枣树的枝桠,在墙面投下细碎的银斑。她望着屏幕里朋友熟悉的笑脸,思绪却飘回青市——那些抱着书本狂奔赶课的清晨,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时,她总攥着笔记在最后一刻合上书本,冰凉的夜风裹着路灯昏黄,独自穿过空荡的校园。


 而此刻,大姨家的夜是温热的。客厅传来电视机的絮语,是重播无数遍的老剧,台词都烂熟于心,却依然让人安心。大姨打着盹儿织毛衣的针脚声,大哥修理渔具的叮当声,混着厨房灶膛里柴火噼啪的轻响,编织成独属于花镇的安眠曲。


 这些日子,清晨总有砂锅里咕嘟冒泡的米粥,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棂;午后的阳光里,她靠在藤椅上,听大姨念叨家长里短,看大嫂包粽子时翻飞的指尖;夜晚围坐饭桌,家人们把最好的菜夹进她碗里,笑意比灯光更暖。


 九月摩挲着电脑上哥哥贴的卡通贴纸,眼眶发烫。这座被月光笼罩的小院,盛满了没有血缘却炽热的爱。她要把这些温暖都藏进心底,化作求学路上的铠甲,终有一日,要用自己的翅膀,为家人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