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铁轨奇缘

绿皮列车的铁皮在寒风中震颤,九月将额头轻轻抵在结着薄霜的车窗玻璃上,冰凉的触感让她微微一颤。站台的霓虹灯牌在视野里逐渐模糊成流动的光斑,"哐当哐当"的车轮声裹挟着报站广播的机械女声,在拥挤的车厢里此起彼伏。春节返程高峰的人潮尚未退去,过道里塞满了扛着编织袋的务工者,泡面的蒸汽与劣质香水味在头顶交织成雾,她缩了缩脖子,把围巾又紧了紧。

列车启动不久,一阵急促的拖曳声由远及近。九月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男生正用肩膀抵着巨大的行李箱,硬塑料轮子卡在地面缝隙里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的额头上布满汗珠,被汗水浸湿的刘海黏在额前,脖子上挂着的银色mp3播放器随着晃动轻轻撞击胸口。男生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蓝色校服外套,袖口还沾着车站月台的煤灰,手腕上褪色的硅胶手环随着用力而微微发亮。

"同学,你是去长安大学吗?"九月主动开口,声音被旁边婴儿的啼哭声削去一半。男生猛地抬起头,黑框眼镜险些滑落,眼睛亮得惊人:"是啊!你也是?"九月笑着摇摇头,指了指行李箱上印着校门剪影的蓝色贴纸:"不过是看这个猜的。"

男生这才反应过来,耳尖瞬间染上一抹红晕,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原来是这样,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连找座位都手忙脚乱......"他说话时,身后突然传来尖锐的刹车声,整节车厢剧烈晃动,九月下意识抓住行李架,却看见男生的行李箱不受控制地向前滑去。

千钧一发之际,斜前方的灰衣老汉伸出布满老茧的手,稳稳抵住行李箱:"娃子,把轮子卡这儿。"老人的解放鞋牢牢卡住行李箱万向轮,露出里面补了三层补丁的蓝布袜。

男生连声道谢,额头的汗珠滴在老汉手背,在粗糙的皮肤上滚成细小的水珠。九月注意到老人膝头放着个褪色的军绿色水壶,壶身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为人民服务",壶口还飘着几片干枯的野菊花。

简单的对话后,九月得知男生名叫林阳,来自和她同一个县城。当林阳说出家乡小镇名字的瞬间,斜对面正在织毛衣的大妈突然抬头:"哟,是花镇的?我闺女也在那儿教书!"她举起竹针,毛线球顺着手臂滚到九月脚边。

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操着相似的方言询问镇东头的老槐树,有人翻出皱巴巴的车票核对发车时间,就连原本埋头睡觉的光头大叔也撑起身子,露出背后印着"天南地北,家在心中"的暗红色卫衣。

林阳兴奋地拉开行李箱拉链,里面塞满了各种包装精美的小吃,塑料盒里的桂花糕还氤氲着糯米的甜香,玻璃瓶里的辣椒酱用红绸布仔细扎着瓶口:"我走的时候,我妈非要给我塞这些,说学校食堂吃不惯。"他不由分说地递来一块桂花糕,糕点上点缀的干桂花随着动作轻轻颤动。

九月咬下一口,软糯的口感里裹着熟悉的清甜,记忆瞬间被拉回高中时代。那时每逢开学,外婆也总会为她准备这样的家乡味道,甚至会在饭盒夹层塞张小纸条:"饿了就吃,别省着"。

就在两人聊得正欢时,对面座位传来清脆的笑声。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探出半个身子,发梢扫过九月的肩膀,发间别着的水钻发卡折射出细碎的光:"听你们说话,感觉好亲切,你们是老乡吧?"女生怀里抱着个印着维尼熊的毛绒坐垫,指甲涂着当时最流行的桃红色甲油。她眼睛弯成月牙:"我叫苏瑶,去青市师范大学,这是我朋友李悦,她要去青市理工大学。"李悦把森海塞尔耳机线绕在手腕上,露出一口大白牙,手机壳上贴满了五月天的贴纸。

狭窄的车厢过道瞬间变成了临时聚会场。林阳把行李箱横在座位前当桌子,苏瑶掏出一包洽洽瓜子,铝箔包装袋撕开时发出"刺啦"声响。李悦翻出少见的苹果ipad一代,银色边框在车厢里格外显眼,却被旁边嗑瓜子的大爷误认为是"洋铁皮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