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头号悍匪落网记(二十一)(第2页)

 在白宝山所“预想”的那些案件中,作为主人公的他,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武器。他所向往的可不是一般的枪支,而是那种火力凶猛、威力巨大且便于携带的枪种。

 当然,光有枪还不够,他还需要一辆车,以及高超的射击技术和驾驶技术——这些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监狱里,要想搞到一把枪简直比登天还难,更别提学习驾驶技术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学习枪械知识,同时,他还可以想方设法地收集一些子弹。

 新疆与内地相比,确实存在着许多差异。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地域广袤无垠,然而人口却相对稀少。这片土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新疆特有的历史背景,使得当地枪支弹药的散布范围较为广泛。

 不仅退伍军人、基干民兵、猎户,甚至连普通的农牧民手中都可能持有子弹。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的枪支弹药散落于民间,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此外,一些部门对子弹的管理不够严格,这也导致了弹药的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正因为如此,在新疆获取子弹要比在内地容易得多。在新疆的劳改监狱中,由于地理环境和劳改条件的限制,犯人被分为“收监犯”和“零星犯”两部分。

 其中,零星犯主要负责一些零散的劳动,如种菜、放牧等。而部分零星犯在夜间并不收监,他们被称为外宿犯,这使得他们有机会单独与外界的农牧民进行接触。

 白宝山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条件,伺机从外宿犯那里“购买”到了步机枪子弹和手枪子弹,并将这些子弹藏匿起来。然而,弄到子弹仅仅只是解决了他“预谋犯罪”构思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他还要深入了解枪支的性能及使用之道。

 在这一点上,他巧妙地借助了服刑前曾于某军事单位任职的李清亮。李清亮对诸多枪支皆谙熟于心——此或许乃白宝山亲近李清亮之根本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