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争战路人四九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8)(第3页)

  慈安太后道:曾国荃弹劾官文贪庸骄纵、欺罔徇私、宠任家丁、贻误军政、笼络军机、肃党遗孽。这督抚不和,诸事掣肘;剿匪事急,于国无益。

  恭亲王奕訢道:两权相害取其轻,曾国藩回顾两江,诸事无恙。另,左宗棠奏请福建船政大臣专折奏事,可否允准?

  慈禧太后道:左臣宗棠虑及造船势在必行,不以离闽而搁置,实是沉毅有为,目光远大。沈葆桢抚赣年间,兵略、吏治皆并卓然;国家首创船政,事必棘手,即着该前抚总司其事,并准专折奏事,即刻木质关防印用,以昭信守。曾抚弹劾官督,宦海激荡,亦属常事。著刑部尚书绵森、户部侍郎谭廷襄,飞驰至鄂查证。

  慈禧太后言罢,速谕内阁:曾国藩勋望夙著,积劳致病,自系实情,著再赏假一个月,在营安心调理。钦差大臣关防著李鸿章暂行署理。曾臣俟调理就痊,即行来京陛见一次,以慰廑系。朝廷赏功之典,具有权衡,该大臣援古人自贬之义,请暂注销封号,着无庸议。

  李鸿章接旨,旋即奏曰:两江之地,乃饷源、洋务重地,分防弹压,微臣尚以虚名镇之。一旦撒手,兵势势难远分,饷源势难专恃,军火势难接济。两江大小庶政,均由曾国藩手裁,已非一日,其军务条分缕晰,竟有司道所不与闻、他人不得综理者。微臣叩请,曾国藩即回两江本任,以全大局。

  两宫接奏再谕:曾国藩请以散员仍在军营自效之处,具征奋勉图功,不避艰险之意。惟两江总督责任綦重,湘、淮军饷,尤须曾国藩筹办接济,与前敌督军,同为朝廷倚赖。该督忠勤素著,且系朝廷特简,正不必以避劳就逸为嫌,致多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