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争战路人四九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鸿章扼地兜剿(2)(第3页)

  李、丁二人腾章相诋,慈禧不悦,谓恭亲王奕訢道:尹隆河一战,孰人贻误,军机处可否查明?

  奕訢道:禀太后,查阅霆、铭二军往来函件,原是刘铭传抢功心切,率先出击。

  慈禧太后道:尹隆河一役,李鸿章不问是非,包庇纵容;此又一味株守河防,纵贼误事;此人意存忌刻,询私诿咎,倒置是非;不罚不足以正臣纲。丁宝桢不守军令,擅自妄动;亦属可恨。丁宝桢褫职,李鸿章着交部议,两皆暂留剿匪,以观后效。

  曾国藩闻李、丁龃龉,致书苦劝:兄弟阋墙,大局有恙;亡羊补牢,及早思变。

  李鸿章亦知剿捻事大,即令莱防之军,皆转运防;又令刘铭传总统三万大军,蹑踪追剿;复又奏请直隶总督刘长佑、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协防黄河,漕运总督张之万固守苏北六塘河。

  李鸿章令、疏皆毕,复又急书一封,自检己过;六百里加急,送丁宝桢处。

  丁宝桢接鸿章示好文告,借坡下驴,以以10营之军扼守胶莱河防,20营之军追剿逆匪,确属驱捻出鲁之目的,私心作祟之初衷;此后剿匪诸事,必以李大人马首是瞻等等。

  东捻军泅渡潍河毕,赖文光分一部西进,佯攻运防。文光自领主军,狂飙南进,经潍县、安丘、诸城、莒县、日照,入江苏境,于邳州、宿迁、沭阳等地西渡运河不成,复返山东,经临沂,入兖州,西渡运河、北越黄河,皆不成功。时值初秋,阴雨绵绵,河水暴涨,食短物缺,军心大乱。

  遵王赖文光回天乏力,血书数封,暗送陕西,请求张宗禹返旆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