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争战路人四九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1)(第2页)

  慈禧太后道:天津教案之拐贩武兰珍,声言乃教民王三唆使,其中是非曲直,细查便知;然天津道员、知府、县令,办理此案,操之过急,不能事先预防,遂致命案生发。著直隶总督曾国藩迅赴津地,明察秋毫;如确属愚民借端滋事,曾臣务必委曲求全,消弭衅端。

  慈安太后道:曾国藩上月上疏,言其老病侵寻,右目失明,左目昏蒙,卧床难起。曾臣此状,恐难赴津;即便勉力成行,恐又被洋人要挟。

  慈禧太后道:每逢大事,曾臣皆恙;然国难临头,非其不能解也。速传圣谕,曾臣赴津,如洋人仍有要挟、恫喝之语;曾臣务当力持正论,据理驳斥,庶可以折敌焰而张国维。总之和局固宜保全,民心尤不可失。曾臣总当体察人情向背,全局统筹;使民心允服,始能中外相安也。

  曾国藩接旨,谓幕客赵烈文道:军机处廷寄,惠甫可否过目?一十六名洋人,三十余名中国教徒,皆被津民砍杀,此之大案,如何处置?津地土匪迷拐幼童,本乃屑小之案;津地官员处置不当,弹压无力,方有此变;然法人丰大业公然枪击吾大清命官,实乃此案之导.火.索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津郡事变之起,由迷拐激成,百姓群起与之为难,虽受迷无据,而幼孩百许童贞女尸从何而来?教民王三虽不承招,武兰珍则生供俱在,不得谓无其人无其事也。法领事丰大业且以洋枪拟崇大臣、天津令,从人已受伤矣;其时欲为弹压,亦无从弹压之。此后百姓之哄起杀人放火,事出虽仓猝,然或许真乃官司私下授意使然。

  曾国藩道:外国性情凶悍,津官胡乱妄为,属民习气浮嚣,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与洋人交涉,应别有一副机智肺肠,余固不能强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西宫之意,如确属吾民群起与洋人教民为难,两宫有弹压士民,以慰各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