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巴赫接棒国际奥委会
去年初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华时,还专门到训练场找过李枫。
当时罗格有意帮他提名他参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作为主席,他有个权力。
但被李枫以年龄婉拒。
其实不是李枫不想搞一个牛逼的头衔,而是他也知道点内幕消息。
他如果答应,那就会顶掉别人名额。
原则上,每次举行全会时,一个国家和地区只能提名一个人参加竞选。
当时即将被提名的是,有“羽毛球皇后”之称的李玲未。
她是网球中心副主任,曾分别在1983年、1986年、1987年的羽毛球世界杯赛和1985年的羽毛球世锦赛上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于1984年到1987年间连续获得羽毛球世界杯赛女子单打冠军。
即使李枫提名不影响她的提名,但这投票时,肯定也会挤掉她。
因为奥委会委员的名额是固定的,所有有不公开的潜规则。
最后李玲未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的ioC124全会上高票当选。
李枫对此倒也不感觉可惜。
对他而言,这个头衔,在他退役后,可以说是唾手可得。
因为他太符合条件了。
一般想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路径主要有三条:
一、是作为杰出运动员,通常是奥运或冬奥会冠军,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
二、是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官员代表,至少担任秘书长和副主席职位,熟悉国际体育事务,并长期与国际奥委会打交道;
三、是作为个人身份的社会名流,或在体育界有显著影响,或能动用资源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相关人士。
李枫显然与第一和第三条完美符合。
而第二条,在他退役后,大概率可以轻松实现。
但这些东西都是未来的事情,他还想多在跑道上奋斗几年。
9月10日凌晨,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了ioC第125次全会。
第一轮投票结束后,没有一位候选人得到超越半数的票数,但候选人中最年长的中华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首轮票数最低出局。
在第二轮的投票中,托马斯-巴赫就得到了过半数的人的支持,他得到四十九票。
其他候选人只有卡里翁得到两位数的投票(二十九票),另外三人的得票均为个位数。
最终罗格宣布,托马斯-巴赫以高票当选新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他也是奥运史上首位曾经拿过奥运会金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
巴赫成功接棒罗格,其实并不算意外。
因为在六名候选人中,他是无可争辩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最强的一位。
除了他符合一些半公开准则之外,还有一个最大加分项就是前任主席的意愿。
这一点在任何组织中都是极其重要的。
早在今年5月,罗格就曾明确表示了对巴赫的支持,他曾说:
“我相信,巴赫先生不会是唯一的候选人,但我想他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