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激荡四十年大侠是你吗

第409章 一家亲

 八九十年代,弯弯那批跟着凯申运输队长过去的老兵,基本上都到了退休的年龄。 

 在国人的理念之中,老了死了就要叶落归根,他们在海的那一边,始终无法找到归属感。 

 也是这批人的民意汹涌,才促成了戒严令的废除,从而也让两岸从无休止的敌对行为,变成了有沟通渠道的缓和之境。 

 但是在那之前,两岸交流的途径几乎被完全阻断,反而是在第三方国度,能够和睦相处,甚至亲如一家。 

 判断一个弯弯人是否对大陆有敌意,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问他祖籍是哪里,是否还能说几句家乡话。 

 如果她能时刻不忘自己的根在哪儿里,证明她不会罔顾事实,与大趋势背道而驰。 

 如果她能说上几句地道的家乡话,证明她在家里,有长辈时刻不忘的思想着家乡。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她注定不会与那些夜郎自大、数典忘祖的家伙们为伍。 

 本来张靓找合住的室友,徐建军是不想越俎代庖的,不过她好像对徐建军看人的本事特别信任。 

 无论如何都要徐建军掌掌眼。 

 其实徐建军是打算离开的,毕竟张靓这边的一切都已经安排到位了,他继续待在这里,除了每日捐献数亿的工程,也没有其他重要的事了。 

 而且张靓又特别粘他,只要徐建军还在这边,她连上课都耽误不少了。 

 少个几节课无所谓,但是时间一长,就算是张靓这样的学霸,追赶进度也挺吃力的。 

 弯弯这些年发展虽然被好大喜功的家伙们称之为弯弯奇迹,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政府有钱,不代表民众也富裕。 

 苏易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转移士兵,在对岸过了一段紧张时期,他就被动转业,在那个陌生的地方,自谋生路。 

 其实日子过的也未必好多少。 

 也就是这两年受政策以及国际形势导引,弯弯发展方向开始向价值链上游移动,专注于半导体和计算机硬件等高科技产业。 

 又或者向食品饮料的品牌化方向发展,对岸的日子才好过一点。 

 苏易晴能够考上哈佛,那也是家族的荣耀,就算是倾全族之力,也一定要她顺利完成学业。 

 她的生活费什么的,肯定比国内出来的这些人充裕,但也达不到可以肆意挥霍的程度。 

 她原本也打算在学校安排的宿舍住下去的,毕竟家里的钱也是来之不易,能为他们省一点也好。 

 可是她现在也面临跟张靓同样的困境,室友关系紧张,生活习惯无法融合,所以才想到租房。 

 她已经做好打算了,租房的费用必须自己兼职赚回来,不能给家里再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