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激荡四十年大侠是你吗

第889章 拨云见日

 特区最开始的招商引资,走的是三来一补路线,也就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

 外资提供原材料和一部分生产资料,委托本土工厂加工到成品。

 产品是完全属于外商,本土企业只是赚人工费和场地使用费。

 这种最基础的模式,真就是赚的血汗钱了。

 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刚刚起步,信任基础没有建起来,投入太大,心里没底。

 等到深市如火如荼地投入基础建设,各种政策指向越来越明确,加上一些侨商的示范效应,合资以及独资外商就开始变得多起来。

 毕竟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看好华夏这个未来市场的潜力。

 但这个时期,真正从无到有的产业链布局,还是很少的。

 就像徐建军在蛇口港搞的宏达电子和玩具厂,走的也是来料加工的路子,只不过主体是他自己投资的,没有找本土企业参与。

 但当时也跟深市政府那边签的有外贸出口的协议,加上街机框架这些没什么技术要求的材料供应,深市政府也是乐见其成。

 特别是后来看工厂的产量增大,外贸额不断重新整理纪录,他们算是对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港岛注册企业有了新的认知。

 加上后来增加了电脑组装的业务,科技含量来个直线提升。

 别感觉有什么意外,电脑这种只有研究所或者特殊单位才有资格用的稀罕玩意儿,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就是属于高精尖的。

 平常连线触都难,那么生产制造它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显得高阶许多。

 作为改革开放的视窗,深市现在已经算是吃到政策带来的红利,而且如今也不是刚开始的一穷二白,推介的时候多少也有些底气了。

 不过面对数亿的大专案,而且还有对应的产业链落地,他们还是很难做到安坐钓鱼台。

 徐建军只是派个先头部队,做前期考察,没想到却搞的深市那边瞬间炸开了锅。

 他显然是低估了世嘉这种市值规模的企业,对急于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成绩那拨人的吸引力。

 徐建军本来是想等先头部队踩好点,他再南下,这样可以提升效率,节约时间。

 但深市政府对接的负责人,了解到前期那些家伙都不是拿主意的,打听清楚来龙去脉之后,火速飞往京城,直接搞了突然袭击。

 “他们南边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太敬业了吧,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拉投资。”

 看着徐建军送客出门回来,廖芸忍不住感叹道。

 一开始对方上门问徐建军,只说了是深市政府人员找他谈招商引资的,没有报具体职务,廖芸还以为是普通的工作人员,本来说了让他们另外找时间再来,结果对方却直接在大门外等着。

 廖芸看几个人谈吐不凡,又能寻到这里,把人家拒之门外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请到家里来,一边让朱桂花给倒茶应酬着,一边打电话给徐建军,让他赶紧从漫画室那边回来。

 可刚刚听到他们谈话,才发现其中两个职位还不低。

 “没办法,投资是拉来请来的,不是等来的,如果咱们国家公务人员都能做到像他们这样,发展可能会更快些吧。”

 徐建军平常都是及时享乐主义的坚决拥护者,突然变得开始忧国忧民,廖芸还真有点不适应。

 “深市那边是上面放权给他们折腾,少了许多束缚和掣肘,自然没有那些老生常谈的规矩,跟普通的体制内人员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哟,廖老师可以啊,思想觉悟有所提升,回头找时间给我补补课。”

 听着徐建军肆无忌惮的调侃,廖芸撇了撇嘴,不屑地道。

 “我才不教你这么个大逆不道的学生呢。”

 “对了,这学期我教的学生中,有个男孩子特别勤奋,也很有商业头脑,我感觉他学法律有些屈才了,应该跟你一样学经济才对路。”

 徐建军有些无言以对,学经济理论,跟实操完全是两码事,也就是现在国家缺人才,放到扩招之后的若干年后,经济学可不是什么吃香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