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浑水摸鱼
于是安排好京城一系列事情之后,火速南下。
只要他人不在京城,很多没必要的拜访跟邀约,廖芸就有充分理由推掉。
早期冒头的这帮享受时代红利的名人,有的时候各方面需要他们这样的典型激励更多人放心大胆地开拓创新,这部分人往往承受了自身难以负担的关注度,有的人能保持清醒,不受干扰。
但大多数都会在不断追捧中迷失自我,然后行差踏错,被淹没在时代洪流之中。
被上面点过名炒瓜子那位,巅峰时期每天都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考察的团队,这中间甚至有很多都是国营企业。
一旦一家企业出了名,就会有一堆人蹦出来参观考察,至于有没有学到精髓,在乎的人真不多。
好在徐建军属于异类,他是直接在外面开花结果,这样就杜绝了大多数纷纷扰扰。
当踏足特区的地界,徐建军这些天积攒的烦躁情绪一扫而空,看哪儿都顺眼了许多。
深市经过这几年马不停蹄的建设,已经差不多有了大城市该有的样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利,水电配套都趋于稳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招商引资也卓有成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所谓的深市速度,指的可不光是盖楼的快慢,而是特区整体效率的集中体现。
徐建军刚到宏达工业区没多久,都还没来得及听取世嘉前期调研团队的汇报,政府的工作人员已经找上门来,可见他们对这个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
没办法,徐建军只能把人先请到会议室招待着。
这边加快进度先了解最迫切的关键信息,不然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什么议程都无法进行。
“徐总,这段时间除了全面考察他们主推的深市科技园外,我们还跟另一个区也有过接洽,两个地方各有优劣。”
“科技园这边,虽然属于深市政府和中科院联合创办,7月底的时候奠基,已经有企业开始入驻了,这里面积挺大,他们是准备建成一个科技产业集聚区,这点跟您的构想不谋而合。”
“不过园区是统筹管理,现在入驻的企业有限,咱们肯定会被当成座上宾对待,但后期随着更多的企业进来,这种待遇就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
“而富田那边,是准备给我们一个专属园区,在莲花山边上,厂房设施建成之后,完全由咱们自主管理,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村子,还没有完全清退,不过他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了。”
崔国康准备的很充分,这次难得有在徐建军跟前表现的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而且他这个沪上跑去小日子的留学生,对国内政治生态,以及相关措施都不陌生,得出的结论也更全面一些。
“你的建议呢?”
听到徐建军问话,崔国康大喜过望,看来自己的工作已经得到初步认可了,于是开始更详尽的对比,并且给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也不怪崔同学这么激动,他和徐建军虽然同属恢复高考得利的幸运儿,但两人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到他失去了羡慕嫉妒的心思。
按说崔国康出国之前,在自己学校属于名列前茅的佼佼者,不然留学的机会也轮不到他头上。
就算是到了国外,他的专业成绩也是相当耀眼,跟小日子本土学生相比,也不遑多让。
可这些骄傲,在徐建军跟前,不能说毫无价值,但也绝对不值一提。
自己还在为生活费发愁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展跨国贸易,把国内的产品变成小日子货架上的爆款畅销品。
等到他毕业之后,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满以为也会像徐建军那样,所向披靡,取得成功轻而易举,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
当初提供给他的选择,首当其冲是回母校任教,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传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