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遥遥领先
“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刚刚成立一个月,连厂房都没有,就敢找上门来当宏达的供货商了?”
面对徐建军的诘问,柱子明显是有备而来。
“军哥,深市二月份颁布了《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企业的暂行规定》,给这些技术人员创办私营企业下了指导意见,让他们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很多人觉得这是砸了他们的铁饭碗,不过也有脑子灵活的,把变革看成是机会。”
“您手上的这家临时成立的小公司,就那几个人,不过他们属于自身有过硬技术,想要摆脱束缚,迈开步子大干一场的型别。”
“您不是教育过我们,要尊重科学、了解技术嘛,我一直把您的话记在心头,所以对这方面特别关注。”
“这几个人之所以有底气找上门,主要是他们能够最佳化控制器,我试过他们提供的样品,装到世嘉的街机上,操控的精准度和灵敏度都有很大提升。”
听了柱子的解释,徐建军才重新往下看去。
这个时期,深市的确催生了不少高科技民营企业,遥遥领先应该也是在今年成立的。
说实话,纯技术人员搞企业,如果没有运营和营销方面的高手辅助,就算技术很牛掰,也很难存活下去。
如果本身参与这些杂七杂八事情的处理,精力分散,又很难维持技术方面的优势。
由于有政策扶持,今年肯定会有大量的人员涌入创业这个赛道,可大浪淘沙,能活下去的还是极少数。
上面提到的那位,要关系有关系,要原始资金有原始资金,刚开始不是照样赔的底朝天。
人家能走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就是错了之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大多数人是没有那个命的,尝试一次不成,基本就宣告这条路你走不通了。
国内目前的科研水平有点菜,这得承认,不过人口基数那么大,总有那么几个强人,出类拔萃的让人瞠目结舌。
如今正在闭关写程式码的求伯君,就属于这种型别,人家是连徐建军见了都得行注目礼的存在。
小日子企业的老毛病,技术喜欢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地往外挤,这样才能让利益最大化。
这几个人能在控制器方面有技术突破,徐建军也没感到有什么意外。
“约个时间会会他们,我的确比较看重技术,可如果光有技术,却没能力使其落地,那么一切都是空谈,真把订单交给他们,估计交货将会变的遥遥无期,那样完全就是给自己挖坑了。”
能在某个技术领域追上小日子的水平,这种人,放在他们原单位也绝对属于中流砥柱的人物,可就是这样的人,接到柱子电话,激动的一愣一愣的。
柱子是开着扩音的,对方话语间的亢奋,办公室里的三人都能听的出来。
杨守东不由地暗自感慨,他这个小舅子,已经到了能轻易决定一家初创企业生死的地步。
别看徐建军在家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总是挂着那种人畜无害的淡淡笑容,可在宏达工业区,以及世嘉在莲花山旁边的那个新建工厂,都是一言九鼎的存在。
不光深市的大人物给面子,就连那些紧随其后入驻的小日子外资厂商,来拜访的时候,都是毕恭毕敬的。
谁能想到,从京城胡同里,能走出他这么一号人物。
“事儿都处理完了吧?走,去我那儿喝两杯去,你二姐带着孩子去港岛见世面,刚开始我还挺高兴的,终于能清静一段时间,可才过两天,就有点想他们了。”
杨烁兄弟俩有多闹腾,徐建军深有体会,他才不信杨守东的鬼话呢。
“老杨,你这话谁信呢,你问问柱子,看他信不?放心,二姐这次应该会在那边住一段时间,没那么快回来,毕竟廖芸在港岛也没几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有二姐去陪着消遣,也不会感觉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