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激荡四十年大侠是你吗

第1025章 未雨绸缪

 港岛的第一代富豪靠船运,五六十年代,依托特殊位置把转口贸易做的风生水起,从而崛起了一批人杰。

 在京城捐兆龙饭店的包船王,还有红色资本霍家,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至于第二代嘛,全他喵的玩地产。

 本来徐建军对这群人是挺鄙视的,光是卖楼花还有分期付款这两招,就不知道套牢了多少个家庭。

 后续更是被大陆照单全收给学了去,并且还发扬光大,衍生出不少奇葩操作,让人叹为观止。

 可金融和地产不分家,徐建军如果从股市中大规模变现,最好的去处就是港岛的优质地块和稀缺房源。

 至于高科技领域,就港岛这屁大的地方,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就连代工都干不成,毕竟八九十年代,港岛就是亚洲最发达的区域,港岛电影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出现井喷的现象,宽松的创作环境无疑是最关键因素,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超前的消费理念同样重要。

 这些港岛人,看不起的可不光是大陆同胞,就连湾湾跑过来的,照样被他们区别对待。

 至于刚刚开始冒头的南韩,以及东南亚诸国,都被视为倾销地,特别是电影这种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港岛出品一亮相,基本就没有他们本土什么事儿了。

 湾湾之后有那么多资本一股脑地涌向港岛电影市场,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的湾湾影视行业一片寒冬,也就琼系那些情情爱爱的,还能哄着一部分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小年轻捧场。

 港岛已经在英国佬治下一百多年了,核心地段的优质地产,早就不知道被倒腾多少遍了,现在不是在呆英的资本手中,就是在一些富豪名下。

 想要找准时机抄底,英资买办这条路他走不通,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政治博弈等一系列因素。

 至于另一个方向,也需要提前布局,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就算濒临崩盘,也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和盘托出,一个弄不好,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的结果是他们承担不了的。

 “李佳杰那小子是怎么回事,刚才跟他聊天,整个人没精打采的?我记得之前跟他打球,活力满满,说自己是运动健将,网球没打过我,还耿耿于怀,好几次约我想要一雪前耻,行为虽然有些幼稚,可那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怎么现在总感觉没了精气神。”

 冯国伦执掌家族企业之后,人虽然忙,但资讯还算灵通,对港岛这些有点交情世家子弟们的八卦了如指掌。

 “佳杰这小子是个情种,之前谈了个女朋友,两人感情很好,结果没过他老爸那关,说什么八字不合,直接给搅黄了,之后也陆续交往过几个,可都是浅尝辄止,拖着拖着就没了下文。”

 “看他样子,估计又受情伤了。”

 “他们家老李为人不错,性格爽朗,朴素大方,如果能成为他的朋友,是件幸事,可作为他的亲人,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听了冯国伦的描述,徐建军大致就清楚了,有个迷信加强迫症的老爹,小李同志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苦逼。

 “既然他那么惨,我就暂时不跟他计较了。”

 “我说你小子是不是即将有什么新动作了,让我猜猜,难道是准备在地产行业扩大投入吗?”

 这点徐建军也没必要故作神秘,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你怎么看出来的?”

 “新鸿基老郭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已经开始向儿子们放权了,你刚才跟他家大公子聊了那么久,我就不信全是客套话;加上你又对小李这么关注,什么目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我说小冯总,你没事总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干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俩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情况呢。”

 “滚蛋,没跟你开玩笑,不管有什么大动作,别忘了捎上哥哥,你跟我家老大在玩具城还有合作呢,咱俩关系这么铁,怎么能落后他呢。”

 豪门争产,在港岛这地方太常见了,亲兄弟反目成仇,那是司空见惯,母子对簿公堂,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