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响晴薄日(第2页)
比如袁绍袁本初,作为袁家庶子过继给袁家大房,在汝南郡为嫡母守孝三年。三年守孝期满,又为已经死了二十多年的嫡父守孝三年。
袁绍守孝六年,那他是不是什么都没做呢?当然不是。袁绍在这六年里,暗中结交党人,得到了不少名士宾客朋友的助力。同时又遥控洛阳的士人群体,为自己谋得了巨大的声望人脉。
袁绍守孝六年,实质上是在为自己未来称雄一方铺路,为自己积攒政治资本。
再比如另一个东汉“孝子”赵宣,父母死后住在父母的墓地里二十多年,孝顺之名传遍乡里。最后被人发现守孝期间生了五个子女,被治罪下狱。
赵宣何苦去伪装二十多年呢?因为在当时,孝名是真的有用的。可以举孝廉,可以做得好官。
为什么要守孝?要么避开朝廷风波,要么养名邀望。总之和名利是分不开的。
有用,就守孝三年三年再三年。没用,就守孝三十六天,反正最终解释权归士人所有。
既然士人能解释,身为皇帝的曹睿也是可以解释解释的。
本来曹睿还要遵守三十六天的守孝,但实在没人监督,守孝三天算对得起他了。
你们都从三年缩短到三十六天了,我缩短到三天又怎么了?
毕竟我“不是”曹睿。
也没人敢在皇帝的寝宫里安摄像头,监督皇帝是不是真的食肉饮酒,监督皇帝有没有宠幸妃子。
除非有人想整皇帝。
曹睿装睡的本领实在算不得太好,俊俏的脸上睫毛微微颤动。毛嫔推他他又不动,羞得毛嫔盖在被中的小腿一阵扭动。
“陛下,您就起来吧,辅臣们都在外面侯着呢。”毕进尖细的嗓音在门外喊着,怪难听的。
曹睿从榻上起身,披上一件薄薄的帛衣,走到寝殿门口拉开了门。
“谁来催了?”曹睿向毕进问道。
“陈镇军在寝宫的大门外候着呢。”这说的是陈群。
曹睿又问“其余的三个人呢?”
毕进答道:“大司马和大将军在守在先帝棺椁两侧,司马抚军负责丧礼,就等陛下一到,先帝棺椁就送至山陵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