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得道多助(第3页)

 曹休本就是至孝之人。

 曹休之母去世的时候,曹休悲痛不已,在守孝期间滴水不进粒米不食。曹丕知道后,命令侍中刘晔前往曹休府中,强行脱下曹休身上的丧服,诏令其饮食酒肉。

 这样孝顺的一个人,又身为国家武官之首、身为辅臣之首,怎能看着皇帝曹睿连先帝的葬礼都不参加?

 司马懿大惊,发觉到了曹休要亲自去见曹睿,赶紧拉住曹休的袖子,示意曹真也拉住曹休。

 曹休被两人这么一扯,那股气愤的劲头瞬间就过了,整个人也清醒过来。

 是啊,曹睿是皇帝,皇帝不想参加父亲的葬礼,自己这些大臣们,又能怎么办呢?

 还不是只能接受,只能帮曹睿办好这场国丧,还要帮曹睿想好理由。

 做皇帝竟如此肆意吗?

 ……

 当夜,司马府中。

 司马懿的书房中,依旧是他和长子司马师二人。

 东汉士族能祖祖辈辈连续成才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家教。是父亲对儿子的言传身教。

 自司马师十四岁起,每晚司马懿都会和司马师在书房中,讨论司马师当日读书之得。

 培养长子,对于世家来说,有时候是比做官更重要的事。

 司马懿说完了白天的见闻之后,司马师也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皇帝当真不去先帝的葬礼?这究竟是为何?”

 司马懿叹气道:“还能为何!要么是为生母甄氏之死怄气,要么是对先帝压制其在东宫不满。”

 “天家父子,总是不得和睦。”

 司马师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儿子觉得不怪皇帝,先帝杀了皇帝亲母,哪个做儿子的受得了。”

 “按儿子的想法,这皇帝倒是个直爽的人。”

 司马懿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这不是直爽,这是轻佻。”

 “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举重若轻。为君者最忌轻佻,哪怕做场戏也行!先帝没教过他吗?”

 司马师回复道:“说不定先帝真没教过他呢。”

 司马懿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