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问心无愧

 第95章 问心无愧

 曹睿明白,三国时期所谓的白话,指的就是汉末以及魏蜀吴三国之人的日常交流用语,和后世之人的白话并不相同。

 但不管怎么说,白话总是比文言要易懂的多。

 文化的传播是有规律的。

 首先从载体来说,印刷术和便宜的纸张,这两个要素才是促使书籍流传的源动力。

 其次从内容来说,现在魏国以儒学、以五经为标准教材,那么推广五经就是目前弘扬教化的重点。

 印刷术和纸张的原理并不太难,更何况现在已有了还不错的左伯纸。等此次南征结束、班师回朝之后就可以命人去改良制造。

 即便有了纸张、有了印刷术,在书上印什么岂不是更重要的事吗?

 目前的五经以及数百年来名家大儒的注解,已经将经义提高到了一个没有名师教就学不懂的程度。曹植不是闲着吗,不是有才学吗?那就干脆做一些真正弘扬教化的事情去吧。

 孙资在马上拱手问道:“陛下之言臣大略听明白了。陛下是想让雍丘王用白话将五经讲解后成书,来方便士子学习阅读?”

 曹睿点头:“正是如此。如此弘扬教化的事情,朕信不过别人,就让雍丘王自己一个人慢慢做吧。”

 “对了,教化乃国之重事,雍丘王若能做成,自然是大功一件。雍丘王什么时候开始为朕译书,就什么时候开始给他双倍俸禄,免得说朕亏待于他。”

 “人尽其才,他就应该在书案前做事,而不是什么妄言与朕一同南征!”

 孙资连连称是,随即将马头转至皇帝身后,准备联系校事办案、并且给曹植拟旨去了。

 关于如何处理曹植,曹睿此次的决定已经尽可能的在展现善意了。

 按律,诸侯王不得出王都,监国谒者不得替诸侯王打探消息、若有任何举动必须上报。

 曹植此次明显是通过手段,遣人打探消息、并且意图参与政治,这是曹睿绝对不允许的。

 曹植三十多岁,还是武帝曹操的亲儿子,其母卞太皇太后还在北宫坐着呢。

 这种局势之下,能让曹植发挥才能著书立作,真的是善待了。

 五经只是起点,而不是结束。五经结束了,其他诸子百家的书是不是也可以用白话翻译一下?班固的汉书需不需要白话注解?要不要修个后汉书,修完了是不是也要注解?

 就让曹植在雍丘安心于书案之后吧!

 ……

 此时的曹睿正在前往谯县,而就在同一时刻,陆逊却也乘船行在广阔的江面上。

 昨日张温来到西陵之后,虽说陆逊当日就将张温赶出城外了,但张温说的话却让陆逊思考良久。

 陆逊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决胜于两阵之间,而心中所虑的念头一旦通达,又有什么可以再犹豫的呢?

 陆逊昨日当晚就令军队整备准备船只,第二天一早就开始陆续上船,准备顺流而下前往武昌集结。

 这就是稳控大江的好处了,不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向西,都可以通过水运节约大量的时间物力。

 比如数年之前,八月份刚刚在吴国最西边的夷陵战胜刘备的徐盛,九月就能赶到吴国最东面的广陵迎战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