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叙谈往事(第2页)

 面对着皇帝的死亡话题,徐庶硬着头皮解释道:“回陛下,当时中原混战不休,臣担心回中原会有危险,因此并未投奔武帝。”

 “而刘表年迈、且并无人主之象,加之刘表并不用我们这些外来的寒门。而且刘备又是素有声望的,臣就投奔刘备去了。”

 “哈哈哈哈。”曹睿抚掌大笑:“徐卿确实忠心,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糊弄于朕。”

 徐庶尴尬道:“臣怎敢欺君,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曹睿微笑着继续说道:“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真是那般的好?如同兄弟一般?”

 徐庶眉毛扬起惊讶道:“是谁与陛下这般说的?刘备与关张二将只是君臣而已,只不过三人从北至南流离多年,关系自然比寻常的君臣更亲密些罢了。”

 曹睿轻咳一声:“朕也是在东宫时听人说的,看来谣传并不作数。”

 徐庶见皇帝还是挺好说话的,不禁问了一句:“臣不知陛下为何会对刘备感兴趣?”

 曹睿回答道:“如今国家只有西蜀、东吴二敌。而刘备创立蜀汉,朕自然想了解的对其多些了。”

 “先前黄权也是如徐卿一般问朕,朕也是这样说的。”曹睿继续问道:“不过朕也听说过关于刘备的很多说法。有人贬刘备说他是个老虏、老革,也有人说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

略,还有人说刘备只是善于蛊惑人心罢了。”

 “如此这些褒贬之语,朕都暂且放到一边。徐卿是做过刘备多年部下的,朕想听徐卿说说,刘备为什么能够得人?”

 这个问题实在刁钻。

 刘备毕竟是大魏之敌,徐庶褒也不是、也不想违心去贬,想了一会之后说道:“臣以为,刘备大概是靠以诚待人来得人的。”

 曹睿笑着调侃道:“刘备奔波多年无立身之地,又没有朝廷大义来任免官职。没什么能赏赐和任命的,也就只能靠‘诚’了吧?”

 徐庶无奈回话道:“确实如陛下所言。不过刘备对关张这等臣子也好、对其他诸侯也罢,总是能倾心交往的。而刘备流离多年而百折不挠,这种英雄气也是能吸引人的。”

 曹睿感叹道:“百折不挠啊!这是蔡邕形容桥公的词语,用在刘备身上,倒也有几分相像。”

 “不过刘备其人的性格如何?朕曾听人说,宋忠在邺城曾与人说过,刘备在荆州时还因为髀肉复生哭过?刘备年轻时不是还怒鞭过督邮吗?”

 徐庶虽然不清楚皇帝今日会问如此多关于刘备的问题,但还是笑着解释起来:“陛下误会了,刘备哭是一回事,其人怒鞭督邮是另一回事。”

 曹睿疑问道:“这其中还有内情?这朕倒是没听说过了。”

 徐庶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刘备当时乃是因随邹靖破黄巾有功,因而得任安喜县尉。当时大约是中平年间,当时正是汉灵帝在位之时。”

 曹睿说:“中平是灵帝年号,难道和灵帝也有关系?”

 徐庶笑着点了点头:“自然有关系。当时灵帝下令,天下各处大小官员想要任官,都是要交买官钱的。刘备当时虽只是个县尉,但也是要交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