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3章 天命在魏

 第173章 天命在魏

 曹睿点了点头,示意刘晔回去。

 下方无论是甲阶还是乙阶的太学生们,又或者是夏侯玄、司马师这样出身高门,还是姜维、傅嘏这种聪颖之人,都纷纷面露震惊之色。

 能亲耳听到吴蜀两国的最高战略,这是太学生们从来未想到过的事情。

 今日的信息量过于巨大,甚至许多学生还未全部听懂这些意思。

 曹睿轻笑一声,伸手指向第一排的姜维:“伯约,朕问你,诸葛亮或者鲁肃提到什么山川阻隔了吗?”

 不待姜维回答,曹睿又指向夏侯玄:“太初,这两策里面有什么国力民力的对比么?”

 姜维和夏侯玄一并起身,拱手答道:“回陛下,没有。”

 “坐吧。”曹睿环视一周,笑着说道:“诸位知道鲁肃提出‘榻上策’、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都是多大年龄吗?”

 “二十九岁和二十七岁。”曹睿道:“比今日你们这些太学生也大不了多少。诸位,还当努力啊。”

 姜维此时也已经二十七岁了。听闻当年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也不过二十七岁时,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曹睿朗声说道:“西蜀和东吴割据一方,地理与民力确实重要,但并非问题的决定因素。”

 “真正的决定因素,在于整合力量的速度。”

 钟毓已经捧着一根细细的长棍站在侧面,曹睿略一招手,钟毓就将长棍递了过来。

 “汉室倾颓之时,国家丧乱海内动荡,太祖武皇帝中平六年在陈留起兵。”曹睿一边缓缓说着,一边走到了舆图之前,用长棍点着陈留的位置。

 “据东郡、得兖州、攻徐州、平定豫州。”曹睿重重的敲了下濮阳之地:“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尽破袁氏。”

 “待武帝完全平定河北之后,就已经到了建安十三年。”

 ‘能不提建安十三年了吗?’刘晔在一旁沉默的站着,心中叹气。

 曹睿当然听不到刘晔的心声,指着南郡的位置说道:“建安十三年,王师攻伐孙权刘备,在赤壁败绩。”

 在场众人全部都听得极为认真。貌似,当今的皇帝陛下并不讳言赤壁之败。

 “孙权刘备为什么胜?王师为什么败?”曹睿看着聚精会神听着的太学学子们,缓缓说道:“这是史册以来的第一次,南方的力量可以战胜北方的力量。”

 “经过数十年的人祸、天灾、战乱、瘟疫,中原的民力物力财力都面临枯竭,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屯田积粮的程度。”曹睿摇了摇头:“但荆州及江东,相对中原来说却更加安定。”

 “武帝在中原及河北所做之事,与孙权在江东所做之事其实相同。拓展领地、安定民生,其实都是在整合力量。”

 “还记得刚刚刘侍中所说的、鲁肃的‘榻上策’吗?”曹睿笑着说道。

 太学生们齐声答道:“记得!”

 曹睿点头道:“刘表还在之时,鲁肃建议孙权趁着北方战略,击破黄祖和刘表,从而将江东与荆州的力量整合到一起。记住,鲁肃此话的时间是在建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