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第259章 囊中之物(第2页)

 西县,诸葛亮指挥调度全军的大营就驻扎至此。

 夜晚的蜀军大营,灯火通明。诸葛亮所在的中军大帐外,里外数层军士在一刻不停的梭巡着。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但大营内外进进出出的使者却是颇为热闹。

 此刻的诸葛丞相,正在与自己的长史向朗嘱咐着注意之事。

 “巨达,军情紧急、就辛苦你连夜赶往冀县了。若时间所料不错,八日上午你应该能至彼处。”诸葛亮挺坐于桌案后,神色从容的吩咐着:“到了冀县,行事要注重方略、不要激起民变。”

 向朗频频点头:“丞相之意,属下已经全部知晓了。”

 “按丞相的嘱咐,我大军从汉中远来,第一重要之事就是粮草补给。八日我到冀县之后,会以丞相军令征发本地民夫到上邽围城,再在周边尽力征粮。”

 诸葛亮静静听着,补充道:“无论是那个天水主簿尹赏、还是冀县的阎、任两家大姓,心向大汉、及时归顺,都是值得表彰的。”

 “但非常之时,应有非常之事。大军出征,就食于地才是上策。征粮与调用民夫,乃是如献城投降一般紧要之事!王师攻伐,不由得他们半点拖延。如若有违逆之辈,随时可杀!”

 向朗想了一想:“冀县已经投降,若是高翔派往南安郡和陇西郡的骑兵、在这两郡也有收获呢?”

 诸葛亮想了片刻:“这两郡先不急着征调民夫,先征粮!告诉高翔,对征粮抗拒者、虽然投降亦可惩戒,必要时可以杀头。”

 “纳粮者,大汉会另有封赏。若不纳粮,那就定然是违逆之辈。”

 向朗点头应承。

 诸葛亮与其余统帅不同,在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诸葛亮常年负责刘备集团内的大部分政事。刘备死前,诸葛亮在军事上虽有建树,但比政事却弱了许多。

 在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得以军政一肩挑。尤其是在征讨南中之后,以此战绩在蜀汉内部树立了不小的威望。

 昔日刘备在汉中之时,诸葛亮就在后方为刘备统摄粮草后勤之事。西县已是天水郡内,算是标准的敌境了。诸葛亮又岂会替敌境内的大户心疼?

 筹措粮草之事,也被雷厉风行的安排下去了。

 而在动身去冀县之前,诸葛亮还有一事需要解决。

 将参军杨仪唤来后,诸葛亮向自己的这位得力助手吩咐道:“威公,数日间与西县长沟通之事,都是由你一人全权负责。”

 “明日本相就要去冀县了,还有一夜,西县能否拿下?”

 杨仪神色恭敬的拱手说道:“禀丞相,大军到达西县已有七、八日,西县长从一开始的笃定坚守,在城上亲眼目睹七万余王师北上之后,原本的决绝之意也渐渐涣散开来。”

 “请丞相准属下今夜亲身进城劝降,还请丞相命人在外鼓噪作势。”

 “可以,那就再试一试吧。”诸葛亮轻轻颔首:“威公,你半个时辰之后去吧。到时我会命此地的三千士卒、双手持火把在城下分散,伪作攻城之事。”

 杨仪领命行礼后缓缓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