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山打猎木辛三土

第34章 敢嘚瑟 就崩他

 王安回到家的时候,婆媳两个正在?油。

 看那婆媳两的笑模样,应该是正经不少,四口猪的油,也不太可能会少!

 这些天,只要是王安喂狗,王安都会给狗喂点荤油,让本就不多的荤油,更是早已见底。

 刘桂兰骂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后来就抢着喂狗。

 昨晚和今天,王安都是直接割大炮卵子的肉喂狗。

 气的刘桂兰又是一顿骂,王安还是该咋喂就咋喂,也不理会!

 还得用狗打猎呢,虐待怎么能行!家里又不缺肉。

 晚上,一家人吃饭。

 王安对父母和媳妇,说了今天要跟老姑父冯成民学打猎的事儿。

 王大柱低头吃饭,也不说话,这个家,是刘桂兰当家!

 刘桂兰想了一下,问道:“那你晚上还在你老姑夫家住啊?”

 王安说:“还不知道啥情况,我骑马去,要是没有啥事儿,我就下晚(晚上)回来呗!”

 刘桂兰说道:“自从你整回来俩马,咱家玉米可不多了,要么你拿高粱米去吧。”

 这年代,一般去别人家,一顿两顿饭,吃就吃了,没人在意。

 长时间吃的话,要么给粮票和钱,要么直接带粮!

 这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谁家粮食都不宽裕,严重的,亲生父子吃顿饭,都得给粮食!

 在东北,虽然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但并不是因为粮食够吃。

 而是大山里的各种山牲口、野菜、山珍、蘑菇等。

 每年除了农忙时,基本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吃的或能换钱的东西。

 有能力的,就是赶山的,打到各种山牲口,卖皮毛卖肉!

 赶上点高,找到熊瞎子打下来,卖熊胆,熊皮,一只熊瞎子,轻松够一家人一年的吃食用度!

 不过每年因为熊瞎子而丧生的,更是不在少数!

 其次,就是喊山的,也就是抬棒槌的,不过这行业,更不把握。

 从清朝开始,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就一直有参帮的身影,进山就是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空手而归更是平常!

 不过真出了大货,也是一步登天!

 不会赶山也不会喊山的,那就得采山,春天夏天采野菜,蘑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