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人员空缺(第2页)
“总共需要多少,爱卿心里有数吗?”李恪问道。
“不下六千名,这六千名,绝大多数得是基层小吏才行,因为赈灾的主要主力,也是他们。”
“六千名小吏。”
李恪沉吟道:“爱卿,你认为国子监的太学生如何?他们是否能够担任这种小吏?”
“国子监太学生?”
徐庶闻言说道:“他们确实能够担任这种基层小吏,但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
况且,结算是全用,人数也远远不足。”
“大材小用?朕可不这么觉得,这些国子监的学生,可是将来官员的预备选员,这次参加赈灾,是多好的历练机会,不仅能够增长阅历,还能提早积累做官经验,还解决了朝廷赈灾官员稀少的问题,真是一举多得,好了就这么定了。
朕待会就让中书省拟旨,然后去国子监宣旨吧。
在宣旨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往后国朝十年的官员调度,这次长江赈灾的阅历,是重要的选评标准!这样的话,就可以了。”
“皇上,那接下来的缺口呢?”
徐庶继续说道。“这接下来的缺口。”
李恪想了一会说道:“接下来的官吏缺口,可以从各州府道参加科举的士子们选取,告诉他们,这次往后十年的科举,将不再是在长安进行,而是在长江灾区上进行。
所有想参加科举的士子,就必须去长江灾区为官吏四年,四年后凭成绩择优选择入朝为官,太学生则是三年为期,三年后是走是留,可以继续选择。”